看過電報之后,趙剛不由得說道“日軍的這支偏師行動很快啊,看樣子很快就會經過十三軍新一師的防區,咱們來得及嘛”
周維漢此時也有些拿不準,在他的預想中,戰場最好是在陵川地區,一旦發生戰斗不能給長治地區的日軍增援的機會。
“日軍是在壺關以西南下的,咱們是在壺關中部南下,加快點腳力,差不多時間能趕到陵川縣城外”周維漢說道。
當天晚上,日軍從長治南部郊區之川軍四十七軍防區與壺關十三軍新一師防區的結合部穿過。
由于早就預想過日軍會有一支部隊增援陵川,加之周維漢有提前發了預警電報。
涉及到的國軍兩個部隊皆有意收縮兵力,1500余名日軍悄無聲息的就穿過了兩軍的結合部。
沿途中,小鬼子指揮官還嘲諷國軍是一群酒囊飯袋,卻不知在其通過后不久,兩軍立馬開始合圍,并組織兵力向著陵川方向推進。
從整個戰局的形勢來看,以陵川縣城為核心的戰場,集中十三軍八個團,九十四師兩個團,另有新五軍一個獨立團,整整11個團的兵力,與此同時,日軍一支不知深淺的偏師孤軍深入前來增援。
而在外圍,四十七軍178師三個團由西側向東推進,新一師兩個團居中,從北向南悄無聲息的追擊,周維漢親率四個團位于東側,形成了三面合圍。
從實力分析上來看,中央軍實力居上,有嫡系的十個團,八路軍掌控的部隊居中,有七個團,川軍則是只有三個團,實力居末。
而日軍城內有日偽軍6000余眾,外加增援部隊1500余人的關東軍。
以上只是紙面實力,陵川地區參戰雙方多有戰損。
陵川城外,即使到了深夜,為了給日軍壓力,戰斗依舊未停止。
城內,日軍指揮部。
河本一郎站立地圖之前,思考著眼前的戰場局勢。
“張君,長治的皇軍增援部隊,不出意外,在今天天亮之時即可抵達陵川城外,城外之敵軍應并不知情,給士兵們加一頓餐食,屆時可與增援部隊里應外合,一舉擊潰城外之敵軍”河本一郎沉聲說道。
“河本君,我部應從哪個方向出城”張嵐峰問道。
“城西,89師的方向,先戰89師,而后向東橫掃110師,以及城東的八路軍部隊”
“嗨,我這就去準備”
選擇在陵川固守,在河本一郎看來并不是一個錯誤的決策,雖然與日軍以往之風格相比,略顯保守。
河本一郎所部甚至不是沒有實力突圍,攻城部隊甚至專門采取圍三缺一的策略,將城南留了出來,但是日軍就是在城內龜縮著。
歸根結底還是河本一郎不愿意去給今田幸男的功績去添磚加瓦,但是讓河本一郎沒想到的是,圍城的國軍及八路軍部隊居然一反常態的,不顧傷亡的發起攻擊。
雖然沒有重炮協同作戰,但是幾天下來,就連守城的日偽軍都有了近千人的傷亡,更何況攻城部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