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周維漢集結眾人之力完善了魯西南軍分區針對河澤作戰計劃,并上報八路軍總部。
當下形勢并沒有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危急時刻,而后周維漢下令,密切關注日軍動向,所有人員全部按兵不動,等待上級指示。
八路軍在敵后作戰的因素,導致了八路軍不可能像國軍在正面戰場那樣與日軍進行大兵團作戰。
只能依靠游擊戰等小規模戰斗慢慢積蓄實力,消耗日軍,在原歷史中,八路軍在局部反攻之前,唯一一次之后主動暴露實力,就是組織了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雖然戰績斐然,有利的支援了正面戰場,但是之后的風評卻兩邊倒,甚至有人指責老總過早的暴露了八路軍的真正實力。
八路軍總部內,氣氛有些微妙。
除了老總、副總參謀長、師長、政委之外,還有總部、師部兩級的干部。
對于周維漢的事出常人之舉,眾人早已習慣,但是此份作戰計劃依舊在總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今天將同志們叫到一起,就是讓大家討論一下,集結同志們的思路,來商討一下這份作戰計劃的可行性”老總嘴上說著,自己卻背著手在原地轉著圈,顯然心里也沒拿定準。
在場之人你看我我看你,而后一人起身說道“老總,各位同志們,我說一下自己的意見”
“關于打下河澤的好處我就不說了,周在作戰計劃中陳述的很清楚”
“那就說說占下河澤的壞處,從近期敵我態勢來看,各地之日軍明顯減少了與我軍的作戰次數,相比之前對于根據地的長期襲擾,現在日軍趨于保守,明顯有收縮力量的意思”
“我覺得,我軍以根據地為依托,小范圍向外拓展根據地,以此匯聚更多的人力物力,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大肆擴張,乃至拿下河澤這樣的日軍重鎮,必然會引起日軍的反撲”
“魯西南地區處于隴海線與津浦線的包圍之中,日軍三十五師團之重心雖然在鄭州,但是假使日軍狗急跳墻,未必不會集結重兵,對魯西南根據地進行掃蕩
“更何況在徐州有日軍的二十一師團,雖有湖西根據地的同志為屏障阻擊日軍,但是乘坐火車依舊可快速抵達商丘增援”
“兗州有日軍的三十五師團,該地日軍從兗州出發、途徑濟寧、巨野,即可抵達河澤”
“屆時,魯西南軍區要面臨的就是三路日軍的圍剿,即使拿下了河澤,開辟了廣大的根據地,但是吃下這塊肥肉之后,能否承受得住之后這一系列的反噬呢”
這名同志的發言比較保守,所陳述的內容也是可以預見的,在場之人多有贊同,畢竟周維漢所遞交的作戰計劃與八路軍發展的大方針相違背。
而后又有同志舉手說道“老總,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考慮,那就是一旦全面收復河澤乃至周邊地區之后,魯西南軍分區的作戰方式必然會發生改變,等到日軍前來圍剿之時,根據地乃至老百姓會成為負擔,到時候會演變成國軍在正面戰場進行的防御戰,甚至會有許多的戰士犧牲在掩護老百姓撤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