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發言一邊倒,倒是沒有質疑周維漢有沒有拿下河澤地區的實力,只是對于能否頂得住日軍的反撲持悲觀態度。
老總聽著眾人的發言,并沒有當場表露出明確的態度,等待眾人散去,老總幾人依舊留在會議室之內。
“近來,各地根據地的發展從整體態勢上看是呈現上升態勢的,但是依舊沒有與日軍攤牌的實力,更何況未來一到兩年,受到天災等外界因素影響,我們所要面臨的壓力倍增啊”
“日軍的實力在下滑,咱們八路軍的實力在增長,這是肉眼可見的,假若一兩年之后,周維漢依舊有這個底氣,我肯定毫不猶豫的同意”老總惋惜的說道。
“是啊,魯西南畢竟不是太南,河澤也不是長治,新八軍也不是二十七軍,太南根據地是特殊的部隊在周維漢這樣的特殊的指揮員的領導下,結合特殊的外部環境才形成的特殊情況”副總參謀長一連氣說了四個特殊。
一旁的政委卻提出來了不同的意見“老總,具體作何結論,還需要慎重一下,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出來的結論自然不一樣”
“周維漢身在魯西南,他是在基于當地情況以及部隊的實力出發,才提出來的這一計劃,這一點他是最有發言權的”
“剛才的同志們站在自身角度又是一番發言,咱們四人同樣如此,延州的同志們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我看具體如何還是向中軍委請示一下”政委建議道。
政委說這話的時候,恐怕也沒有想到最先提出這個大膽的計劃的人是李云龍。
說到底,是周維漢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屢戰屢勝,身上彌漫著常勝的光環,讓總部、師部一眾首長異常信任。
倘若是李云龍提出的此份計劃,恐怕總部會當即就回絕。
“我看行,說個不巧當的比喻,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這賊明知道挨打為什么要下手啊”
“還不是利益誘人,現在需要做的是仔細分析一下日后得到的利益與付出的代價,是否能達到咱們的心理預期”師長說道。
當天,由副總參謀長親擬電文,老總兩人聯名向延州發去了電報。
第二天,五日下午,延州才給予回電,電報上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指示。
現今日軍在國內略顯疲勢,且在東南亞動作頻頻,可預計乃自取滅忙之道,于我部在敵后戰場大為有利。
冀魯豫連接華北與華中,實乃要道樞紐,且物產豐富,未來可成敵后戰場之核心所在。
魯西南之戰,是否收復河澤乃至周邊地區,應由指揮員本人做慎重決定。
一旦下定決心,所部應竭盡全力,周邊之部隊當全力支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