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浴血抗戰第六百四十三章兵力調配
隨著老百姓大批涌入根據地,接連兩天的時間,根據前方匯報上來的人數,共有6000余戶,將近將近三萬人老百姓進入根據地。
在這期間,魯西南民主政府一邊在部隊的協助下安置老百姓,另一方面出具了具有法律效應的魯西南邊區賑濟法桉。
法桉中第一條即規定難民可以享受政府分配土地的權利以及和邊區人民同等的民主權利,并各種優待條件。
如分配土地,對愿意開墾公荒者,免稅3年,3年中減輕各種負擔;優先發放農貸;號召當地老百姓調劑熟地、民居、糧食、種子和耕具,幫助難民;難民定居便取得公民權;嚴禁老戶欺壓難民等。
號召身強體壯者進入礦山工作,并在周邊地區新建軍屯,其家屬優先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從事生產各類工廠上下游之手工業品。
為切實搞好移民、難民安置工作,魯西南民主政府不斷加強教育宣傳,并要求縣、鄉鎮、村等各級政權,逐一制定計劃、指導落實,特別強調清除工作馬虎與守舊排外的思想。
初期,安置工作稍顯混亂,但是在部隊協助下,聚集的人員很快完成分流工作,第一批次將近三萬人成功融入到魯西南根據地之中。
在此期間,按照每戶之頭,當月之口糧下發到了各家各戶。
與此同時,魯西軍區同樣傳來了好消息。
“員,魯西軍區電報”
周維漢接過電報,快速瀏覽了一下電報上的內容,當即喜上眉梢“參謀長,好消息啊,魯西軍區的同志們已經占領鄆城、壽張、陽谷三縣全境,繳獲頗豐,騎兵團以及山炮營正在返回的路上”
副總參謀長聞言,多日里的愁容漸消“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了,這回魯西軍區恐怕也是撈的盆滿缽滿啊,只是日軍方面過于無動于衷啊”
“不管怎么樣,根據地的地盤拓展了,錢糧有了,目前的形勢對于咱們八路軍是利好的,相信魯西軍區的同志們足以熬過明年”周維漢說道。
縱觀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為何會越大越多,根本原因是在解放區內實施了土改,一方面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有一直接好處,從地主階級手中獲取了大量的錢糧。
土改的好處,在太南根據地、冀魯豫根據地以及現今的魯西根據地都得到了驗證。
鑒于根據地內情況平穩且走上正規,周維漢那顆急于動身返回太南根據地之心頓時躁動起來。
在與副總參謀長商量之后,周維漢果斷對各個軍區進行兵力調配。
冀魯豫軍區直屬35團、36團繼續協助地方政府安置老百姓,太南騎兵團、炮兵團以及37團、38團在河澤地區駐防。
鑒于河澤以東的巨野乃是魯西軍區教導七旅的防區,有此屏障護衛,而周維漢為了方便李云龍日后在前線便于指揮,下令39團接替在甄城駐防的獨立團,獨立團則是立即奔赴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