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夏天,一張照片記錄了美好的一幕,照片上有男人、有女人,有未來的將軍、也有農民,有帶著倉皇茫然的稚童,也有為豐收而喜悅的老人,更有為革命事業奔波的先行者。
“卡斯帕,可不要忘了將照片郵寄過來”旅長不忘提醒道,卡斯帕表示等照片洗出來之后,他會帶回美國,到時候刊登在美國頂流的報刊上。
時光匆匆,歷史的車輪不停的轉動,在時代大勢面前,個人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
直到1980年,隨著中美關系恢復正常化,一張帶有時光烙印的照片被持有者的家人刊登在報刊之上,這張記載中國特色過往的照片引起了不少美國人的關注。
在了解到其中的歷史之后,不免讓人有些唏噓,照片上的人大多已經不在人世,當然這只是后話。
未來難以預測,個人的命運不可琢磨。
陜北高原的夜里還是帶有一絲絲涼爽,周維漢簡單的擦洗了一下身體,疲憊有所緩解。
快一歲的周太南正在炕上亂爬,周維漢左手按在兒子的屁股上,身子伏在炕桌上寫著東西,這一舉動氣的周太南吱哇亂叫。
剛剛洗漱完的文薔看見這一幕不由得有些來氣“你怎么連自己兒子都欺負,小心等你老了被兒子收拾”
“那也得到了那時候再說,現在還是我說了算”周維漢說著將兒子抱起來遞給文薔。
現在的周太南正是磨人的時候,白天睡不醒,晚上不睡覺,整的當父母的白天都沒有精神。
原本組織是要讓文薔到保育院工作,但由于保育院距離住的地方足有幾十公里,考慮到文薔要照顧孩子,所以最后給文薔安排到就在中央駐地附近的蘭家坪托兒所。
不管是保育院還是托兒所,待遇都
是極好的,即使是在被國軍嚴密封鎖時期,孩子們依然可以享受到一周七天、每天四餐的美食。
食物搭配也十分合理,菜蛋肉與各種水果一應俱全,每日菜品多變,極少重復。
只不過負責照顧孩子的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女孩,文薔到了之后反倒是成了主心骨。
“平時在托兒所工作累嗎,孩子應該都跟兒子一樣折騰人吧”
文薔聽后白了一眼“你以為誰都跟你兒子一眼精力充沛三四歲的孩子早就懂事了,早就知道心疼人了”
說完,文薔又嘆了口氣,好似有些發愁,周維漢連忙放下筆關心。
“你都不知道,有的孩子真是太可憐了,父母雙親不在身邊,有的甚至已經犧牲,這以后可怎么辦啊”
“我說,文薔同志,你這覺悟可不夠啊,有組織在還能少了孩子們一口飯吃父母不在了,組織就是孩子的父母,再說了,我可是聽說了,托兒所的伙食可比抗大的都要好”
周維漢說完,文薔反而扭扭捏捏的不說話了,良久之后道“咱兩收養一個小姑娘吧,鄧大姐說了,只要咱們兩人同意,組織上是允許的,到時候可以一塊帶回太南去”
周維漢并沒有立即答應,只是說明天去托兒所看看。
第二天,周維漢請了個假,和文薔一塊去了托兒所。
文薔口中的小姑娘也就四五歲的樣子,也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塊玩,見到周維漢朝她走去,嚇得躲在了墻角。
這一幕頓時觸動了周維漢柔軟的內心,經過了解才知道,大約半年前,女孩親眼目睹父母被反動派殺了,送到托兒所之后就一直是這個樣子。
周維漢心里明白這個小姑娘恐怕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患上了自閉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