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團長,馬上給留守部隊發報,還是要提醒他們一下,如果事不可為,可向西突圍,只要跑出了包圍圈總有一條生路”
“我們第一師團是革命軍的主要力量,承載著革命的希望,只要有一支力量發展起來,革命就不算失敗”周衛國很快就將革命軍內部一些人想要回軍救援的想法熄滅。
湯本信夫聞言點了點頭,日本政府一直對國內各階層的政治傾向觀察密切,如果不是因為前線戰事吃緊,怎么會有革命軍的機會。
那些京都舊貴族勢力一直是日本高層打壓的目標,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他們隨著革命軍揭竿而起,在日本高層眼中就被打上了革命軍的標簽,已經沒有了后退的余地。
當天,突圍出來的革命軍并未繼續向北轉移,反而留在選擇留在原地休整。
革命軍高層也也進行了一場會議,在周衛國的刻意塑造之下,革命軍內部主要分為三股勢力。
最強大的自然是自然是以湯本信夫為首的槍桿子,而周衛國可以視為是從中國過來援助的“共鏟國際”,最弱的是以川本忠廣為首的行政力量。
革命軍當政軍三者齊聚,自然是應該決定由誰指揮誰的問題。
“支部建在連上”這一政策在反戰同盟的同志深入基層進行憶苦思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些同志都是撒撥出去的火種,現在自然到了收獲的時候。
湯本信夫在會議開始之前就被說服,他在中國見識過八路軍的力量,自然也想將革命軍打造成八路軍一般,否則當初整軍的時候也不會提議將番號定為日本工農紅軍。
兩人商量好之后,直接在會上
提出第一師團內部各級部隊均要建立當支部,分隊、小隊設置指導員,中隊設置教導員,大隊、聯隊一級設立政委。
分隊、小隊的指導員從由近期發展出來的骨干擔任,中隊教導員由反戰同盟同志擔任,大隊、聯隊政委則是由周衛國帶來的20名干部擔任。
由于湯本信夫、周衛國率領的這支突圍出來的革命軍目前只有第一師團的番號,麾下第一聯隊有五個大隊,另有其他聯隊的七個大隊。
大隊、聯隊建制還不多,多余出來的干部組建參謀處,周衛國任總政委兼參謀長,湯本信夫繼續擔任師團長,川本忠廣則是擔任行政參議。
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再加上選擇跟著突圍的都是核心隊伍,所以建立當支部的命令推行的很順利。
第二天,革命軍第一師團主力繼續向北轉移,但是卻有數支當小組陸續被派出,他們同樣肩負重要使命,負責前往關西各地聯系其余革命軍隊伍,繼續鞏固發展其他根據地。
同時,一封電報由日本跨洋傳到國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