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這里說什么大道理沒用,一來你不見得聽進去,二來你雖然是集團軍總司令,但是你做不得主”
“說的殘酷一點,戰爭的勝利者應該得到一切,如果換作勝利者是國軍,又該如何處理我根據地政權和全體官兵是否會答應我方提出的合談”
“你我雙方的主義不同,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不同,合作只是暫時的,未來勢必要在戰場上一決高下,直至一方徹底消滅另外一方”
李仙洲聞言默然,這其中的道理他何嘗不知,甚至在國軍內部乃是共識,只不過現實戰況出人意料。
“有沒有陳又新的下落”
“三天前得到的消息,他已經在阜陽露面,要說運氣還真不錯,我倒是一直向見見他”周維漢說道。
周維漢看的越發透徹,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政權會允許另一個政權的存在,共產黨與國民黨同樣如此,更何況從階級立場上就是對立的。
在這一點上,雙方的高層對此認知都異常清晰,偏偏美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妄想在中國境內扶持兩個政權的想法。
此時,留在大楊集的國軍官兵大約有4000人,其中包括28集團軍指揮部人員以及直屬警衛團1600人左右,投誠或被俘的12軍官兵2300余人,這些人在經過短暫的思想教育卻沒有多大的成效,之后都將返回國統區。
根據地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金貴的很,即使日后要開展基建工程,也是以動員根據地青壯為主,不可能將糧食浪費在這些國軍老兵油子身上。
剩下的12軍官兵大約有一萬七千余人,其中退伍安置到地方上的有兩千余人,這個數字是周維漢有意控制的結果,大多是跟隨賀粹之多年的老人。
其余官兵也有對應的處理辦法,為減輕軍區的壓力,周維漢向軍區建議冀魯豫縱隊每個團所屬補充隊重新組建。
補充隊原是以冀魯豫根據地的地方武裝組建而成,人員編制在五百人,12個補充隊就是六千人,再加上給教導四旅撥調的一千人,一下子就分散了七千名國軍官兵。
原先的12個補充隊所屬六千名戰士以及余部國軍官兵八千人,與直南、豫北、魯西南、湖西、魯西北、泰西、運西等七個軍分區的現有基干部隊進行整編,共計成立二十四個獨立團,承擔地方守備任務。
不僅在最大程度上減輕隱患,減輕軍區的壓力,同時大大增強軍區的地方守備力量。
如此一來,冀魯豫根據地的軍隊體系更加雄厚,可細分為四等,第一等的自然是冀魯豫縱隊,第二等的是軍區和軍分區直屬部隊,例如在小黃集之戰中大放異彩的軍區直屬第一團,以及豫北軍分區老四團,原魯西軍區、湖西軍分區教導旅。
第三等是作為地方基干部隊的獨立團,第四等則是由地方政府統轄的地方武裝及民兵。
一旦時機成熟,冀魯豫根據地大可再組建一支野戰縱隊,從實力上來看,通過與28集團軍一戰,冀魯豫軍區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實力發生質的改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