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忠厚,其實我不想來,因為我不知道說什么,可是我們村長說,伱平時總說八路軍好,邊區政府好,那你就上臺說說為什么好”
李忠厚說著竟然手掌抹了抹眼角“我祖籍在夏津,原先是走街串巷的麥客,老婆跟孩子在家經營幾畝地,可是這兩年地里種不出來糧食,最后地賣了,孩子他娘也餓死了,我只能帶著孩子一路討飯吃”
“去年我跟孩子來了根據地,全身的家當只有兩把鐮刀,幾件破衣服,公社給分了地,分了房子,給了糧種和口糧,我和兒子這才有了家”
“今年公社評種田能手,把我選上了,汗珠子我寧可掉在田里也不想掉在炕上,為啥這么賣力氣的干,是不想再挨餓”
“我沒有別的想法,就想以后能吃飽飯,再給兒子說個婆娘,可是我家大小子不想跟著我種地,他說當八路軍的兵保護根據地的家鄉父老,是一件光榮的事”
“他還說,就算他哪天死在戰場上,政府也不會虧待家里,臨走之前他跟我說,讓我安安心心種地,糧食下來多交公糧,一定要讓妹妹繼續上學”
“我心里舍不得他去當兵,我怕他哪天死在戰場上連個尸骨都找不到”李忠厚淚珠子止不住的往下流“可是他應該去,不然誰去保衛根據地誰去打小鬼子我支持他去”
石守業和李忠厚是根據地人民群眾的代表,也是兩千萬人民群眾的縮影,是邊區政府和八路軍的堅實后盾。
譚林私下說,慶功會是有必要的,我們不僅要踏實肯干,還要積極宣傳,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才有了這場慶功會。
譚林站在臺上,對著臺下說道“鄉親們,同志們,田里糧食的長勢是做不得假的,根據各縣匯報上來的情況,今年將是一個豐收年,這是根據地軍民共同勞動的成果”
“我在這里代表邊區政府向大家保證,不會向大家多要一粒糧食,之前為了解決糧食缺口問題而借來的糧食,在秋收之后會如數奉還”
“不僅如此,所有在生產建設運動中,積極做出奉獻,積極支持我們共產黨八路軍的,我們要在糧食稅和商業稅上進行減免,要在政策待遇上進行傾斜”
譚林說完,臺下一片叫好聲,尤其是那些商戶和鄉紳,雖然心里是信任八路軍的,但是能再次得到譚林的保證,無疑會更放心一些。
冀魯豫根據地取得現有的成就是必然的,為了保證經濟生產,尤其是激發根據地廣大的農村地區的生產潛力。
農村經濟生產雖然以種田為主,經濟形式單一,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群體,更何況農村才是八路軍根據地根基所在。
于是,自上而下、依次成立各級經濟生產委員會,一般由黨政軍民各方共同組成,下設組織、宣傳、指導、經濟合作等四部,充分調動政府、軍隊、農會、婦救會、士紳等各方力量,涉及到各鄉鎮、各村分別成立公社、生產大隊、互助組。
每個公社都有派駐小組,主要負責赤腳醫生、獸醫養殖等培訓工作,手工作坊、農業生產等指導。
當然,這其中更多的是充分調動人力、物力,組織當地老百姓交流經驗,互通有無,派駐小組也不是全能的,要充分發揮老百姓的經驗和智慧。
在這個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像石守業和李忠厚的勞動模范,甄城縣婦救會會員焦文英,丈夫參軍抗日,她背著三四歲的小孩子,一個人開了10畝荒地,修了21畝灘地,被評為女勞動英雄的模范典型。
經過政府的統計,僅是1942年,根據地老百姓在有組織的情況下,開墾荒地630萬畝,軍隊開墾荒地110萬畝,雖然無法保證新開墾荒地的收成,但總歸是有能種出糧食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