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人皆知”
帝后那雙凌厲的鳳眼,微微一怔。
整個大慶,也只有十萬萬人罷了。
萬萬人皆知,那就是整個大慶,有十分之一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說一句舉國盡知,不算過分。
即便是放到江離所在的信息化世界,一件事若能有萬萬人關注,也是足以震動整個九州的全國性事件。
帝后是希望息事寧人,靜待以后,可她不是傻子,她猜的得到那些“愚民”會如何看待這件事。
這萬萬人,哪怕只有一半的人關心東島之事的后續,不,哪怕是十分之一的人在關注這件事,她都不敢把息事寧人之話說出來。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三十年前才將將結束的天國之亂,仍猶在目。
整整十三年的國中之國,將她從一個秀女,熬成了天有二日的帝后。
若不是天國之亂,她也不會徹底將朝堂握于手中。
而天國之亂的根底,不就是民怨積深嗎。
她是從天國之亂中崛起,是因為在她手中天國之亂結束,她才能夠在這三十年間,坐穩垂簾聽政的帝后之位。
而如今,如果民怨再度爆發,作為實際的掌權者,她受到的影響,絕對是最大的。
“愛卿,一日之間,就能傳揚萬萬人皆知,你真的確定”
帝后再度詢問,語氣卻不如方才那般強勢了。
“不敢欺瞞帝后。”
戶部尚書躬身道“若不是各地官員,一夜之間向戶部送來了太多的民愿書,臣也不會啟用御史臺觀測天下。
而以御史臺觀測之下,各地官員上報之情況,無有虛假,他們呈上的民愿書,也悉數真實無誤。”
御史臺,乃是大慶鎮國靈兵,可以監察天下官員,只要御史臺開啟,則大慶九州之大,亦如掌中觀紋。
當然,御史臺只能監察,而不能傳遞任何信息與物品,一般是用來京察各地官員,衡量功績如何,是否弄虛作假。
當初立國之時,太祖是希望有這種神器在,本不該有官場之黑暗,至少會減少許多。
只可惜,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只要御史臺是人操縱的,就注定其結果可以被操弄。
不過只是想知道各地民愿書是否真實,風語文章傳播廣度,這倒沒什么難的。
“而且,這風語文章,是從四海之地向九州內陸蔓延,再從京都向九州八方擴散,在兩個源頭沒有碰到之前,這個數量還會飆升。
按照如今的趨勢和數量來看,等到下一次朝會之時,應當便會徹底布網九州,疆藏之地皆聞,賣出至少三千萬份以上,有水之處皆誦,知曉此兩篇文章之事者,不下兩萬萬人”
朝堂中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疆藏之地皆聞,有水之處皆誦,這種知名度,就算是號稱名滿天下的周師,都做不到。
這一下子,這件國事,和被陳實庵稱為九州少年之表率的江離,就真的是舉國皆知了。
除了帝號即年號的廣旭帝,和已經掌權四十余年的帝后,應該沒有誰的知名度能夠蓋過他們了。
“陳實庵。”
在場有些已然任職二十年的官員,皆是神情恍惚,憶起了這位國子監雙雄當年的意氣風發。
哪怕是當年帝后驅逐,也依舊面不改色,言必會歸來,大勢不可阻也。
如今果然,攜大勢而來。
一夜之間,名動天下。
“兩萬萬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