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說話時其他人是不敢隨意說話的,所以他們說話的時候,大殿之中所有人都聽到了,一時間不由得心頭都開始翻騰起來。
皇帝這是讓外戚參與朝政嗎?
在趙桓心中,只要是能人都要用,國難當頭,管他什么外親內戚,又或者親王,只要有才能可堪大用,就一定會使用,反正兵權在自己手里,不在意這些人有什么二心。
更何況,滿朝文武和皇親國戚,誰是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史料上都記載著的。
再說了,皇親國戚,血脈相連,砸了骨頭還連著筋,總比外人靠譜。
聽到駙馬曾夤表態得到了皇帝的贊許,其他駙馬也坐不住了,也都是在跟著公主上前敬酒時,恭敬地表示,若陛下有差遣,萬死不辭。
趙桓對他們都勉勵了一番。
一眾皇子都開始琢磨這件事來。
之前他們給皇帝敬酒的時候都只是老老實實敬酒,沒有說到朝政之事。
眼見皇帝都表態說必要時可以任用駙馬為國出力,執掌實權,那么王爺當然也可以呀,畢竟王爺比這些駙馬那不是更親近了一層嗎?
于是肅王趙樞先起身上前,給皇帝趙桓躬身施禮。
趙樞是宋徽宗的第五個兒子,宋徽宗前面的兩個兒子幼年就夭折了,大兒子也就是趙桓,現在的皇帝。
三兒子趙楷被趙桓貶為庶民,這次沒有參加皇親國戚的宴席,沒那個資格。
所以在座的皇子之中,就以這位肅王排行最高。
他先上前,其他的幾個成年的王子也都跟著湊上來一起舉杯。
肅王對趙桓說道:“官家,臣也希望替官家分優解難,為國事奔走,若官家有差遣,可以交給臣,臣等萬死不辭。”
景王趙杞等十幾個已經成年的皇子王爺都紛紛表態愿意為國鞠躬盡瘁。
他們倒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真的想掌握實權,這總比他們當個富貴王爺要強。
在以往實行分封制的朝代,皇子可是要成為諸侯王的,要能夠執掌一個王國,成為小皇帝。
而到了宋朝,他們只能做個富貴閑人,甚至都不能執掌哪怕一點的實權。
三皇子趙楷曾破例當了皇城使,因為招來了官家趙桓的猜忌,以至于被撤職,后來趙楷被貶為庶民,只怕也與這件事多少是有關系的。
有前車之鑒他們當然不敢多說,可是現在皇帝松口了,他們自然也都躍躍欲試。
趙桓笑了,其實他要的就是這個。
之前給駙馬曾夤故意大聲說話,就是讓這幫皇子跳出來跟著表忠心的。
當下連連點頭,大聲說道:“諸位都是我的弟弟,能夠為朕分憂,朕很欣慰,不過朕想知道你們說這些話有幾分是真心的?”
說著目光灼灼的望向一眾皇子。
肅王趕緊躬身道:“臣句句發自肺腑,即便官家此刻讓臣騎馬提槍與金軍決戰,臣也絕不含糊。”
其他十幾個皇子也都大聲的表示所說乃肺腑之言,絕非兒戲。
太上皇趙佶似乎看出了什么苗頭,有些緊張。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