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明朝土木堡之變那種特例除外。
總體上說,有王爺在城里鎮守,鼓舞士氣的作用絕對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守城戰里,只要軍民知道城里頭有一位王爺,并且時不時的在城樓上慰問提振士氣,軍心和民心就會安定。
畢竟王爺都在這,他們有什么害怕的?
與金朝作戰的初期,城池防御戰將會是趙桓的重中之重,他要把一個個城池如同一枚枚釘子釘在華北、華東、山西、山東遼闊的疆土上,成為一把把插進金軍腹地的利刃。
他精心挑選了若干城池決心死守,這些城池的守將都是固守三個月以上,拼到最后一刻才城破殉國的。
而城池被攻破的原因大多不是因為金軍強攻破城,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草,也沒有任何外援,最終沒能守住。
重新布局的話,趙桓有相當的把握翻盤。
因為,距離下一次金軍大規模南侵還有差不多一年時間,他有足夠的時間針對性地進行城防布置。
城池防衛戰,守城的一方是占盡便宜的,因為宋朝這個時代的攻城戰術和設備都還比較落后,尤其是對金朝而言。
金朝攻城戰是弱項,只要守城將士態度意志堅決,城里糧草充足,兵士力量也達到基本要求,也就是與攻城金軍的人數比不低于一比四,那么基本上就能守住。就算守上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
最典型的莫過于這之前的太原保衛戰。
這場城池保衛戰中,知府張孝純,宣撫司都統制王稟率領軍民死守,足足堅持了十個月,打退了金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城,讓金軍損兵折將。
最后金軍沒辦法采取圍而不攻的辦法,圍點打援,重點打前來增援的援兵,并且困死太原城。
太原城畢竟糧草有限,堅持了十個月之后,最終因為沒有糧草,也沒有救兵能夠增援,最終城池被金軍攻破。
由于這個時候的投石機還是用人力操控,對城池的破壞有限,而金對城池缺乏先進的大型攻城器械,攻城策略也不足。
所以在宋金戰爭中,但凡遇到宋朝守城將士死守的,金軍很多時候無法破城,不得已只能繞城南下。
因此,守城戰是現在敵強我弱時趙桓不得已的選擇,也是明知的選擇。
他敢于把這些皇子們送到這些選中的城池去幫助防守,是他反復研究史料的結果。
他已經推算出哪些城池能守得住,他當然不會把自己這些親兄弟送去根本守不住的城池送死。
他只是給這些城池的堅守再添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但是,這十幾個成年皇子當然不知道趙桓是成竹在胸,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
便在這時,趙桓的親妹妹榮德帝姬趙金奴拉著丈夫曹晟,走到了趙桓面前。
趙金奴福禮說道:“官家,我夫君說了,他愿意去輔佐守城,無論陛下派他到什么城池,他都愿意去,粉身碎骨,死而后已。”
趙金奴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大殿之中十分安靜,此話一出,使得在場皇子不少人都面有愧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