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唯有一條路,那就是死守。
幽州有三個統帥,分別是莘王趙植、右軍都統制劉錡和中軍副都統制王彥。
但是皇帝趙桓的圣旨已經明確任命劉锜擔任防守幽州城的軍事總指揮,莘王趙植和王彥都必須聽從劉錡的節制。
趙桓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劉锜此人非常善于守城。
他曾經以幾千人馬守住了順昌,那只是一個平原地區的小城,他不僅守住了,還抗擊了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并重創敵軍,取得了順昌大捷。
這可是南宋十三大功之中之一,劉锜也因為這一戰成名,區區幾千人就能守住城池,讓金兀術的十萬人馬都無法攻克劉锜的城池。
守城術在宋朝軍事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多大臣和將領都著書專門進行過研究。
趙桓當然也讀過很多這類的歷史資料,知道劉锜守城的辦法多,而且他本身就是武將,身先士卒。
王彥雖然驍勇,但守城方面比不上劉錡。
王彥對這個決定也沒有異議。畢竟劉錡是將門之后,他老爹那可是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官職上劉錡是都統制,他王彥只是副都統制,當然也聽從人家的指揮。
而莘王趙植,當地圣旨已經寫明,只負責撫慰軍隊和百姓,穩定軍心民心。
幽州原本就是一個城池高大堅固的堡壘,各種城防設施十分齊備。
之前趙桓要求金朝交割幽州和太原的時候,提出的條件是不允許搬走一人一馬,必須所有東西全部留下,否則別想指望釋放二太子。
吳乞買自己也覺得就算全部留給大宋,他依舊能夠再重新搶回來,所以也很干脆,把整個城都給了大宋,因此城里防御,包括守城的器械設備全都在城里。
百姓人口已經有二三十萬。
在幾年前,金國把幽州交給大宋的時候,曾強行把城里百姓全部遷走,使得童貫當時接手幽州的時候,完全是一座空城。
不過后來金人又奪回了幽州,重新大量遷人口進入幽州居住,因此幽州此刻還是有一定二十多萬人的規模了。
宗望不顧吳乞買的提醒,下令強攻幽州。
大量的投石機已經制作好了,數百架一起向幽州城開始炮轟,無數的石頭跟雨點一般的落在城上。
可是這些石頭卻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因為拋石機拋上去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城墻上早就已經張開的一道一道的青布幕和索網給阻攔了。
這些是專門用來對付投石機的石頭的。石頭砸在這上面,就會被這一道道的青布幕和索網給阻攔。
這東西能以柔克剛,石頭沒辦法摧毀,反倒會被其卸掉力道,然后滑落在城樓之上,成為守城人用城上的投石機進行反擊的彈藥。
當然,相當一部分石頭是直接命中了城墻,投石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傷人,而是破壞城墻。
但是幽州城墻異常高大堅固,加上劉錡原本就擅長守城,進駐之后立即開戰守城準備,在宗望率軍抵達時,已經做好了充裕的守城準備了。
除了阻攔的網繩之外,還有無數的厚重的竹編制一排排的防護網,里面填塞這稻草、夯土之類的緩沖物,懸掛在了城墻之上,石頭砸在上面,相當一部分的巨大沖擊力被這些東西釋放,對城墻損害就不大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