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難以置信的望著黃潛善,哆哆嗦嗦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本王真的造反,與皇帝分庭抗禮嗎?”
黃潛善事到如今已經沒有退路,咬咬牙點頭說道:“正是如此,用殿下您的大元帥身份繼續招攬天下勤王兵。
只要殿下手中的兵馬數量越多,占的地盤越大,朝廷才不敢輕視于你,那時再跟皇帝談條件。
就算皇帝赦免了你的罪,你也絕對不能回開封,不管用什么借口就待在建康,甚至可以南下去江南,那里富足。
只要把江南占了,就像當初的三國一樣,劃江為界,與朝廷分庭抗禮,只有這樣才是最穩妥的。”
趙構根本沒有想過這么宏遠的理想,之前當皇帝那只是個誤會,如果現在還讓他繼續走下去,并且直接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他的膽子可還沒那么大。
他哆嗦著望向汪伯彥。
沒想到汪伯彥也同樣是這樣打算的,其實在之前秦檜告訴他們皇帝太上皇都還在沒有落入金人之手的時候,他們雖然不敢相信,但也覺得秦檜不會拿這種事來騙人,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倆就琢磨該怎么辦了,商量來商量去,只有一條擁兵自重才能自保。
否則皇帝就算赦免了康王趙構,但是對于當初慫恿趙構登基為帝的這些官員,尤其是他們兩個,只怕會被砍頭,以儆效尤,免得以后其他人有樣學樣。
反正有了先例,前面的都是沒有處理,憑什么又處理后面的?
因此從他們兩個角度出發,兩人早就想好,拼死也要勸康王擁兵自重。
只有手下有兵,割據一方,有地盤才能保住他們倆的老命。
眼看他們兩個居然是這個主意,康王頓時臉色煞白,望向秦檜。
秦檜暗自點頭。
這個主意他不是沒想過,既然汪伯彥黃潛善提出來了,其實也是符合他內心所想的。
他知道這一次他惹的麻煩大了,本來皇帝讓他來痛斥張邦昌的,結果他卻貪生怕死,奴顏媚骨討好金國元帥,寫信給康王趙構自立為帝的。
最要命的是他還幫金國去趙構那兒要到了無數的糧草,憑這件事別說砍他個頭了,誅他九族都沒有人說的,他知道就算這一次他勸了康王趙構跟他一起回開封,皇帝也未必會放過他。
只有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確是最好的保命的辦法。
既然都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就沒有必要藏著掖著。
秦檜最終也點了點頭,對他們說道:“是呀王爺,咱們只有這一招了。”
趙構說道:“可是咱們的勤王兵雖然號稱百萬,但你我都知道,充其量十萬人。
而且絕大部分還算不得是兵,只不過是一些老弱病殘的普通百姓拉來湊數的,真正可用之兵不到三萬,如何跟朝廷抗衡?”
秦檜忙說道:“這事咱們知道,皇帝不知道啊,再說了,就算只有三萬可用之兵,也不用怕,因為皇帝手里也沒有多少兵的。
我聽說皇帝雖然成立了親征行營司,設前后左右中五軍,但加起來的人馬也不過七萬人,比咱們多不了多少,又何必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