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趙桓的直言不諱,趙明誠都有些傻眼了,心里琢磨皇帝這是啥意思,是不是在試探自己?
他抬頭飛快地瞥了一眼皇帝,見趙桓依舊一副十分漫不經心的樣子,似乎不過隨口一句。
趙明誠心里就咯噔一下。
他長年研究金石,非常有眼力勁,很多別人眼中看著樸實無華的東西,經過他研究,卻往往有大的發現,全憑的這雙眼睛。
而現在見皇帝這副樣子,他便心里琢磨,如果皇帝是試探自己,必然有促狹戲弄之意,這種表情會在眉宇之間表現出來,可是剛才他絲毫沒有看到任何跡象。
那就是說,皇帝不是在試探自己。
那剛才皇帝說的就是心里話了。
其實很好理解。正所謂“為尊者諱”。就是說,皇帝理論上永遠是對的,就算有錯,也不能直接說,得找理由給皇帝開脫。
可是皇帝實際上很多時候會說錯話做錯事。如果是皇帝直接做出的抉擇,那所有過錯都在皇帝,大臣想給皇帝找替罪羊都不好找。
因此,聰明的皇帝不會主動做出抉擇,而是根據大臣的提議來決定是否采納。
這樣一來,即便將來出錯,那也是提出建議的人出了餿主意,皇帝被大臣所蒙蔽,聽信讒言,皇帝的責任就會小很多。
因此朝堂上不管什么樣的事情,基本上都有一個套路,這就是先由大臣上奏提出意見,再由朝廷商議,最終皇帝抉擇。這樣出錯也是上奏大臣的錯,朝廷商議附和大臣的錯,皇帝是被奸臣蒙蔽而已,沒有錯。
但是有時候皇帝又想這么做,可偏偏大臣不理解,不主動說出皇帝想說的話,沒有挑事的,皇帝只能干著急。
這時候皇帝就需要有一個傳聲筒,來替皇帝說出心聲,以便形成動議,皇帝就能就此研究,做出抉擇了。
當然,后果就有可能是,這個大臣會成為替罪羊,背黑鍋,因為實際上這主意是皇帝的。
當然,如果做對了,那就得到皇帝的賞賜,自然會成為皇上皇帝的心腹。
現在皇帝的意思就是讓自己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所以才把自己放在了左諫議大夫這個很關鍵的崗位上。
這個崗位是用來彈劾大臣或者對皇帝進行勸誡的,也常常是皇帝用來找茬攆走那些不聽話或者難以駕馭的刺頭大臣的。也就是皇帝的狗腿子。
趙明誠腦海中迅速得出了這個判斷。
他沒有選擇,而且也不會做其他選擇,——這是皇帝對自己的器重,哪有推掉的道理?
跟著皇帝走,永遠不會錯,充其量給皇帝背黑鍋。那又如何?皇帝處罰時也會高高抬起輕輕落下,雷聲大雨點小,就算貶了官,也會很快又重新啟用,而且會投桃報李。
當下,趙明誠立即磕頭說道:“不管陛下有何差遣,臣萬死不辭。”
趙桓的確就是有趙明誠琢磨的打算。
他需要一個替他在朝堂上說話的人,把事挑起來,他再來最終裁決,這才符合朝堂規矩,也才能進退有度。
畢竟這之后,趙桓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貨幣、金融、財會、稅賦等等,這些舉措在這個時代都是驚世駭俗的,方方面面的改革能否順利推行,效果如何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