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是不想解決這個問題,是有后顧之憂,畢竟數十萬廂軍全部解甲歸田,如何安置?
皇帝當然能想到開荒,但軍屯開荒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開墾需要一定時間來積累,至少幾年時間之內田地的收入不會有大的長進。
畢竟剛開的荒地跟地力肥厚的耕田是沒法比的,所以剛開墾的荒地的糧食產量很低,很多百姓都愿意交租子耕種現成的耕地,而不愿意去墾荒。
幾十萬的廂軍安置問題解決不好,必然會出現大亂,造成朝廷的動蕩。
之前的皇帝寧可花錢把這些兵養起來,也不愿意他們去震動整個朝野。
而現在趙桓面臨的局面就不一樣,北邊金軍大舉入侵,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失,遷到了南方。使得長江以北黃河和兩淮地區傳統農業區出現了千里無人煙的局面,很多上好的耕地都長滿了野草,沒人耕種。
畢竟誰也不想冒著戰亂被殺的生命危險去種地,產出的糧食絕對比不上腦袋值錢。
趙桓已經下旨對土地進行贖買,所以很多有耕地的百姓在南遷前都把耕地賣給了朝廷。朝廷收購這些田地開出的價是比較誘人的,都愿意出售。
當然,朝廷沒錢給現金,給的都是鹽鈔,而鹽鈔在宋朝相當于有價證據,可以自由流通,拿去可以換票面標注的食鹽用于出售牟利。
當交子崩潰之后,鹽鈔成了主要的紙質貨幣。
正由于趙桓手里有了北邊大量收購的農田,所以這三十萬廂軍一旦解甲歸田,也就有了安適的地方。
同時,廂軍成建制的退伍,并組織起來從事農耕,就能使得北方戰區的土地得到耕種了。
金軍南下時,為了籌措軍糧,會劫掠城里的糧食,但并不在意田里的糧食,只要有軍糧,他們更注重搶劫大宋的金銀珠寶,而不是沉重并且單價不高的糧食。
要知道,把把糧食從大宋運到白山黑水,那成本都會遠遠超過糧食本身,這筆生意不劃算。
因此,地里的糧食,尤其是沒完全成熟莊稼,金軍是沒有什么興趣的。所以北方戰區的糧食如果由軍團普遍耕種后,至少能保證大部分莊稼有收獲,不會被金軍搶走。
岳飛說完之后,趙桓當即拍板:
“準奏!所有的廂軍和不能戰的禁軍全部解甲歸田,組織起來在北方進行屯田。
連續耕種三年以上者,可以取得田地的所有權,田稅按十五取一計算。
具體廂軍解甲歸田和授田事宜,由樞密院牽頭,會同兵部、戶部共同協商,拿出實施方案,經過討論征求意見之后,報朕批準執行。要快,限時一個月內頒發推行。”
文武百官很多人都驚呆了,沒想到在他們看來老大難的問題,皇帝居然輕松地便拍板敲定了,沒有多余的廢話,直接付諸實施。
岳飛退下,隨后黃景淵出列:
“臣有本上奏,——上百萬的北方百姓南遷到了南方,需要安置。
臣奏請陛下,準許南遷百姓開墾荒地,并獲得開墾的耕地所有權,同時免十年稅賦,十年之后按三十取一征稅。”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又是低聲議論,有的像看傻子一樣看著黃景淵,心想免十年的稅都已經危言聳聽,何況還要三十取一來征稅。
那只有漢朝的文景之治才實行過這么低的稅率,皇帝是絕對不會同意的,這黃淵璟仗著他女兒成了賢妃,想表現表現,這下恐怕要被打臉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