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頓了頓,才接著說道:
“答案是,海量的銅錢被周邊藩國拿走了一部分,富商權貴之家收藏了一部分,朝廷庫藏了一部分,于是,市面上能流通的就少之又少了。
我大宋的銅幣制作精良,含銅量極高,所以幣值穩定,信譽很好,我大宋周邊藩國也在使用。
遼朝、西夏、高麗、大理、吐蕃,甚至更遠的西域國家都在使用我們的銅幣。
因為銅幣本身就有價值,誰拿到誰就擁有財富。
這使得我們大宋雖然擁有海量的銅幣,卻依舊發生了嚴重的錢荒。
知道什么是錢荒嗎?”
吳幵忙搶著躬身回答:
“臣略知一二,就是市面上缺乏銅錢用于交易。”
歷史上,吳幵是個奸臣,曾強力反對李綱拜相抗金,跟耿南仲等主張割地賠款稱臣,后來又擁戴張邦昌這個傀儡皇帝,因而被張邦昌封為高官。
宋高宗時期,他更是極力推薦秦檜,對秦檜最終為相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秦檜為了報答吳幵,當上宰相后也對他十分關照。因此,吳幵是秦檜一脈的。
金人撤軍后,張邦昌撤銷帝號,負荊請罪,吳幵也跟在后面到了皇宮外磕頭。
趙桓只是下旨將張邦昌和王時雍拿下了,對于其他跟從張邦昌偽朝廷的大臣暫時還沒有動手。
這些官員大多在家里等待處理,這吳幵臉皮厚,竟然參加了朝會。他似乎覺得皇帝沒有處理,或許就放過了他們了,既然沒有免官,當然就應該參加朝會。
他卻不知道皇帝趙桓哪里是那么容易放過奸臣的人。
不過現在趙桓懶得理睬他,接著說道:
“錢荒歷來有之,或多或少而已。因為銅錢的產量有限,每年能鑄造的銅錢只有那么多,金銀就更少了。
所以,要想從銅的產量上解決這個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否則歷朝歷代就不會出現錢荒問題。
我大宋的經濟發達程度遠超前朝,需要的錢幣數量也遠遠超過前朝,我朝鑄幣的數量也遠超前朝,可是,銅錢還是遠遠不夠市場的需要。
錢荒造成的結果是什么?就是阻礙經濟,川蜀等很多地方因為缺乏用于交易媒介的貨幣,只好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當然非常不方便,也非常麻煩,并且交換起來非常容易產生糾紛。
這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阻礙經濟的發展。
手里有東西賣不出去,不是因為東西不好或者價格太高,而是因為想買的人手里只有物品卻沒有銅錢。買家手里的東西也賣不出去,因為想要他東西的人手里同樣只有貨物沒有錢。
如此一環套一環。以物易物?——自己想買的東西的物主未必需要自己手里的東西。而愿意用來跟自己交換的人手里的東西又不是自己想要的。
交易就變得十分困難,很多買賣因為沒錢交易而做不成,極大影響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為此,先帝想到了很多解決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鑄造鐵幣。鐵錢最早流通于川蜀。
鐵遠比銅產量高,容易得到。可是鐵錢卻不適合長期用做貨幣進行交易流通。諸公有誰知道,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