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學中評判優等的上舍生,才能夠直接參加皇帝主考的殿試,除了科舉的文度之外,宋朝同樣有武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
武學殿試,是由皇帝親自考評,騎射通過之后直接授予武官。
這一套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趙桓需要做的是改革教育內容,擴大教育規模,形成更符合實戰的軍校。
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趙桓看來雖然還不夠,但是實際上在整個封建王朝中,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僅空前,而且絕后,各朝代都遠遠不及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這造就了宋朝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的傲人成就。
在教育這一塊,趙桓決定進一步投入經費,擴大教育規模和種類。
梅執禮接著匯報在文教方面的開支。主要是朝廷用于刊印各種書籍的費用和補貼。
宋仁宗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加上造紙術的普及,宋朝刊印了大量書籍,包括《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等。
宋朝對醫學典籍的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好,刊印了大量的醫學方面的經典,傳承后世。
比過,這一塊的預算只有區區十萬貫,遠遠不夠。
趙桓決定用皇家名義加大投入,因為這一塊做好了其實是一個賺錢的生意。
他不僅要在印刷技術上進行革新,同時還要在印刷成本上進一步降低,使得書籍的價格盡可能便宜,這樣才能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買得起書,看得起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絕對沒錯的。
梅執禮說道:
“明年的財政預算就是這么多。至于未來五年的財政規劃,老臣只敢做一個大概。
因為對金戰爭,在軍費開支上我們無法預測到底要耗費多少錢,只能大致設想了幾個必須持續投入的項目。
除了軍費、皇室、官員俸祿、辦學、疏通航道等等每一年都必須使用的開支之外,所剩的錢財估計就不多了。
所以,我們有很多想法,但是不敢列出來,擔心到時候空中畫餅,沒有錢財投入也是枉然。”
說到這,梅執禮躬身給趙桓施了個禮,然后又團團作了個揖,這才坐下。
趙桓說道:“諸卿說說想法吧。”
趙開先說,因為他級別最低。
趙開說道:“可能梅大人制定年度預算的思想依舊停留在朝廷擁有的銅幣數量基礎上,由于銅錢不多,所以很多東西有想法卻不敢投入。
我想說的是,皇家金行創辦之后,推行貨幣,貨幣將會以一比四的比例來開發。
印發紙幣之后,現有的錢幣將會翻四倍,財政預算應該以這個貨幣總量來重新做出規劃,有很多事情在有這么多錢的情況下,就可以加大投入或者增加建設的項目了。”
梅執禮精神一振,望向趙桓說道:“官家此話當真,真有四倍的錢用于預算開支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