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夷地那里的宋軍人數不多,主要是一個補給站,沒有什么兵力可以調配,所以,說一千到一萬,打仗你們還得靠自己。
當然我大宋也不會袖手旁觀,正如之前大宋官家所說,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裝備給裝備。
除了我們沒辦法派軍隊千里迢迢過來幫你們作戰之外,其他的我們都會盡力滿足你們,為你們提供強大的后盾。
你們當時也答應了,由你們出人,大宋出錢共同對抗金朝,現在這個聯盟的思路依舊沒有改變,也無法改變。”
法皇和藤原忠通滿臉失望,不過這也在兩人意料之中。
于是法皇說出了第三個選項:
“既然這樣,那能否請大宋再給我們送一批鎧甲武器和軍餉?有了這些東西,各地權貴才會愿意出兵,聽從朝廷的調遣。
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割據一方,只怕難以整合軍隊,共同作戰。”
和王對這件事早就琢磨過了,如果讓法皇利用這機會進行了類似削蕃的舉動,實際上統一了整個大和的話,對大宋并不是什么好事,敵人最好是分散,才能各個擊破,所以得讓他們繼續內亂。
因為金國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全力來對付大和的,讓他們保持割據局勢是最符合大宋利益的,但是又不能夠讓他們完全無法對抗金國,那也起不到牽制金國的作用。
對于對方的要求,和王決定采用緩兵之計:“小王必須向我大宋官家做稟報,由大宋官家進行裁決。
請兩位放心,會盡快,與此同時,也請兩位盡可能的進行戰前動員,不要再等待觀望,別等金國殺到家門口了才來后悔。”
法皇和藤原忠通都趕緊答應。
和王當即寫了一份密報,派船緊急送回大宋京城。
皇帝趙桓知道,在歷史上,整個宋金戰爭期間,大和國沒有參與雙方的戰斗,而這一次由于趙桓的主導,雙方的戰斗爆發了,這改變了歷史進程。
這一點是否會對宋金戰爭的走向產生影響,還需要觀察。
對于大和提出的要求,大宋輸送武器鎧甲和解決軍餉問題,趙桓很痛快的御筆一揮,答應了。
馬上調集鎧甲三萬套,弓箭長槍盾牌彎刀等戰備物資五萬件,軍餉一千萬貫。
前提條件是,這些物資只能由和王支配,用來在大和國招雇傭軍。
也就是說,大宋的錢,不能直接給大和國,而是交給和王招兵買馬。
趙桓的確是財大氣粗,因為來自于印尼爪哇兩處金礦的金銀銅錢已經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了東京汴梁,現在趙桓手里已經有來自于這兩座金礦的總價值超過三千萬貫的金銀銅錢了。
錢就是拿來用的,比如打仗、復仇。
如果不用,放在那就只是一堆石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