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孫的遠洋東澳都護府的艦隊神秘失蹤之后,卻沒有半點消息傳來,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來自金國的內線消息也沒有他們投敵叛變的任何信息,可以斷定他們應該沒有投敵,應該是遇到了什么意外。
趙桓心頭嘀咕,不會是遇到了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洲,外星人什么的消失了吧。
……
限定的使用金銀銅錢最后截止時間到了,平穩的實現了過渡,沒有再起任何風波。
因為趙桓強有力的貨幣支撐,使得在金行的任何兌換全部都能夠兌現,無一例外,甚至都沒有任何拖延到第二天的情況。
這是趙桓下的死命令,不允許出現拖延到第二天才支付的情況,否則嚴加懲處。
由此一來使得皇帝推行的靖康通寶紙鈔順利的得以推行,在李若水等人監督之下,市場紙幣沒有出現任何貶值的跡象,一直保持平穩。
因此在禁止金銀銅錢國內流通的時間開始生效的時候,沒有出現任何波動,百姓也開始對紙幣認可并大膽的使用了,包括那些偏遠的州縣,當初曾經出現過的騷動和各種方式的抵觸,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煙消云散了。
相比較而言,紙幣比銅錢方便攜帶,方便保存。
只要不出現貶值的情況,誰都愿意使用紙幣,畢竟銅錢不過是一個用于交換的媒介而已,誰不愿意使用更方便快捷,更容易保管攜帶的紙幣呢。
趙桓的皇家郵政開設的線路越來越多,開設郵政的地區百姓也開始習慣于使用郵政進行寄送郵件及郵包的各種物品,太方便了,花的錢不多,卻能夠辦成大事。
一封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寄到遙遠的親人手中,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實現了。
趙桓派人從海南大量引進了棉花紡織技術,在江南長江沿線以及北方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大量栽種,并建造了大量的棉紡廠,這讓當地百姓有了一條謀生之路。
尤其是留守在北方城鎮里的那些人,不至于坐吃山空,而北方相對南方更需要棉花這種保暖的經濟作物。
所以北方種植棉花的積極性比南方要高得多,棉紡廠的建設也出奇的快,很多人都積極投入其中。
因為趙桓招收的棉紡工人給的薪酬待遇很高,一個人做工賺取的收入只要不懶惰,養活一家人都不成問題。
除了棉紡廠之外,趙桓還設立了瓷器廠,用來生產瓷器。
但是遼闊的北方很多由于實行堅壁清野,大量的人都已經逃到南方了,使得各種工廠作坊面臨嚴重的用人荒。
趙桓當然不會從再重新把逃到南邊去的百姓召回來,那不是折騰嗎?他想到了新的一招,輸入勞工,而且要輸入女工。
因為這些作坊很多都適合女人從事的工作,比如紡織印染,輸入的女工來源地,趙桓鎖定在了日本大和國。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