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得敬被搞得焦頭爛額,他當然不清楚,這些將領之所以迅速起疑,并來找他質問,且堅持要見皇帝,其實是趙桓在暗中做了手腳。
趙桓派人提醒這些將領,圣旨并未加蓋皇帝的玉璽,很可能皇帝出事了。
雖然此前也有未加蓋玉璽的圣旨下發,將領們對此并未太過在意。然而,如今正值兩軍對壘的敏感時刻,一經提醒,將領們立刻懷疑其中有詐。畢竟這關系到他們的前途命運,不得不認真對待,于是紛紛來找任得敬理論。
一來二去,事情愈演愈烈。在西夏軍隊中,其實潛伏著一些金國派遣的細作或內應,部分將領更是金朝的人,暗中為金朝通風報信。
消息很快傳到完顏亮的耳中。
完顏亮早已料到任得敬可能會逃走,不會與他硬碰硬,卻沒想到任得敬動作如此迅速,竟連夜撤離。他立即派兵包抄后方,截斷西夏的退路,形成前后夾擊之勢。
任得敬與一眾將領爭論了半夜,直到天快亮時,終于達成協議,決定先行撤退,離開金國軍隊后再做進一步打算。
這并非因為任得敬口才了得,說服了眾將官,而是這些將官也認清了一個事實:這場仗打不得,真要開戰,西夏十有八九會慘敗。
既然明白這一點,那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這里。因為這些將領中有不少深知這種地形并不利于西夏軍作戰,還是退回到京城附近更為妥當,既能進攻又能防守。
而且,放任敵軍長驅直入,正是西夏慣用的策略。
真正歷史上,西夏與大宋仁宗年間多次交鋒,正是依靠這一招誘使宋軍孤軍深入,導致其糧草供應不上,再加上西夏軍故意截斷糧草,最終使宋軍不戰自亂,最后大敗。
在大多數將領都同意先行撤退后。大軍開始后撤。
然而,就在此時,他們得知退路已被金軍包抄切斷,軍中頓時陷入慌亂,紛紛傳言西夏軍隊已被金軍完全包圍。
盡管大金朝軍隊已對西夏軍形成前后夾擊,切斷其退路,卻遲遲未發動進攻,而是不斷派人催促任得敬去見完顏亮。
任得敬自然不會前往,便以病倒為由推脫,同時迅速部署迎敵,在兵營四周修筑了諸多工事,包括挖掘戰壕、設置陷馬坑和絆馬索等。弓箭手隨時待命,以防敵人襲營。
然而,十多天過去了,金軍既不進攻也不撤退,除了要求任得敬前去商談外,并無其他動作。這讓任得敬感到困惑,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
他并不知道,在金國的兵營里,金國皇帝完顏亮正打算進行一場豪賭。
……
完顏亮身邊最受寵信的兩個大臣,一是宇文虛中,另一人是尚書右丞李通。
李通是個善于阿諛奉承之人,馬屁拍得極響,雖無大才,卻因擅長溜須拍馬且做得不露痕跡、恰到好處,深得完顏亮的歡心。
每位皇帝身邊總免不了會有這樣的馬屁精,他們能讓皇帝享受到君臨天下的快感。
當初金軍殺至江南,飲馬長江時,完顏亮得知國內完顏雍起兵奪位,曾打算立即率軍回擊。正是李通勸阻了他,建議先渡過黃河、長江劫掠一番,甚至趁機滅掉南宋,建立新的根據地,再北返奪回金朝江山。
完顏亮聽從了他的建議,未立即回師,給了完顏雍喘息之機,同時也導致金軍內部出現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