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東南,瀚海魔土。
大地被五方巨大的陰影籠罩,當五大魔窟同時現于此方天地,瀚海魔土之內的魔氣便是達到了鼎盛的狀態。
這種魔氣縱橫的環境,對于魔修有著天然優勢,正道修士若是進入其中便需要防備這些魔氣無休止的侵蝕。
當天邊大日西沉,魔云遮蔽了星月之輝,無邊黑暗中,便只聞陣陣如鬼哭狼嚎的“嗚嗚”聲入耳。
四方亂吹的邪風在魔土肆意縱橫,伴著那群魔亂舞的勢頭,朝著北方張牙舞爪。
因天驕接連重傷的事件,正道一方已經完全放棄了中危與高危區域的掌控,只在最靠近鎮魔關的低危區域內部署了兵力。
這其實是一種十分被動的防御策略,因為低危區域只占了整個魔土戰區不足五分之一的范圍。
回首過去二百年的數次除魔戰役,正道也是頭一回選擇這樣保守的戰略對策。
此前那幾次除魔,因為手握絕對優勢,戰線都會壓得很靠前。
甚至三十四年前的那次,正道修士們都是直接殺到五大魔窟墜地之處堵門截殺了。
但這次的情況,顯然是與以往大不一樣了。
魔道在開戰前的先鋒對抗中,就已經給了正道兩個下馬威。
兩名首頁天驕的敗退,讓正道一方從上到下都感受到了這片魔土之上,蠢蠢欲動的危險氣息。
在前些日子的高層會議上,正道各方大佬重新將之前幾次的除魔戰役進行了復盤。
隨后在距今八十六年前的那次戰役中發現了端倪。
在這場戰役之前,五大魔窟的幾次行動反撲都基本是各自為戰,基本沒有什么配合與戰法。
像這次蕭淮被一眾魔道修士合圍,相互配合下幾乎堵死了他的所有活路,這樣的案例在過往是根本沒有發生過的。
魔道自私自利、各自為戰,乃至有臨陣脫逃的情況,已經成了正道一方對他們的基本認知與共識。
然而到了八十六年前那次的戰役中,這一情況就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大局面上依舊是五大魔窟各打各的,但經過仔細梳理戰報,一眾正道修士便很快從中發現了幾支,由五大魔窟修士聯合組成的小股力量,在戰局中行動。
他們此前之所以不起眼,是因為他們在戰場上基本沒有什么殺敵貢獻。
基本做得是接應已經敗陣的魔道修士撤退,避免他們在正道的窮追猛打下被趕盡殺絕。
雖說這場戰役依舊是以正道方的大獲全勝收場,但從戰損上來看,卻是過往正魔大戰中損失最少的。
而在距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戰役中,這種由多種魔修聯合的力量明顯壯大了不少,但他們依舊沒有參與到正面戰場的進攻中。
面對正道修士的大軍壓境、堵門截殺,他們除了原有的敗退接應,還擔任了許多阻截與牽制任務。
這就使得那場戰役,看似是正道修士占據絕對主導權,堵著魔道的家門在打,并最終又一次毫無意外的大獲全勝。
但實際上無論在斬殺魔修數量、還是對五大魔窟內部造成的損失,都沒有比上一次戰役高出多少。
反而是因為這種十分激進的堵門策略,導致正道方自已的戰線拉得太長,在戰損上創下了歷次新高。
可是連戰連勝,還是次次的大獲全勝,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全都掩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