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中部,天劍山。
此方劍修圣地,從下往上可分十二重區域。
但其中最受關注的,除山巔的證劍崖外,只在兩處地點。
第一處是位于山腳第一重區域的問心谷。
此地乃是各方劍修于此山膜拜、問道、論劍之地,無關修為境界與劍道造詣,只要是修習劍道之人皆可來此。
第二處地點名為礪鋒坪,位于六重區域,整座天劍山的山腰處。
此地擁有四十八塊大小不同、形材各異的洗劍石。
這種劍道磨礪之寶,可用來鍛劍,亦可用于鍛心,對劍道修士來說有極大的裨益。
但若是想要到達此地,卻并非易事。
天劍山十二重域,每過一重皆要經歷一番試煉考驗。
以礪峰坪為分界線,下六重與上六重的試煉不同,考驗的是兩方面的內容。
前六重區域無關乎劍修的修為境界,只看其在劍道上的天賦與悟性。
所以即便是境界最為低微的聚氣一重,只要在這兩方面足夠出眾,便能夠登上天劍山六重域,在礪峰坪獲得淬煉劍體與劍心的機緣造化。
在天劍山過往歷史中,除去古早時期的滄瀾劍道天才,最近五百年來,以聚氣境界登上礪峰坪的劍修只有三人。
最早的一人,于四百九十年前,以聚氣三重境界抵達天劍山,并成功登上六重域。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此人便一直待在礪峰坪打磨劍道。
直至五載過后,他起劍下山,一步跨出、元丹即成,當場便接連邁過數道關隘,直入凝元中期。
這名劍修名喚獨孤浮椿,在天劍山打磨劍心成型后便去了滄瀾中部的極北之地。
又過了二十年,他以真人之姿重返天劍山,于山巔十二重域內證道功成,邁入真意之境。
時至今日,四百余年晃過,這位當年驚才絕艷的年輕劍修,也已經成為極北之地萬劍宗的洞玄老祖。
算起來,這位劍道尊者也已經有超過百年不曾在滄瀾州內現身了。
在獨孤浮椿之后,便是眼下在滄瀾中部名頭極盛的絕空劍仙夜沉鋒。
他當年來到天劍山的時候,修為比獨孤浮椿還要低上一重。
不過因為二人所求劍道不同,夜沉鋒并沒有在礪峰坪逗留很久。
他只用了三月時間打磨了自已的劍和劍心,之后便下了山。
現如今他也是摸到了洞玄境界的門檻,以真意十二重境舉目觀道,只待一時良機,便可揮劍而起,直面參玄死劫。
最后的第三位,就是如今滄瀾眾修熟悉的梅山天驕,太蒼劍凌霜。
相較于前面的兩位前輩,凌霜來到天劍山則是更夸張一些,是剛剛在梅山完成入道,便被她的師父送來了天劍山。
那時候的她才是聚氣一重境界,既無多少實力,也無任何名頭。
但在那次登峰過后,她的名字便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滄瀾中部各大勢力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