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最喜歡的就是吃面條的時候放兩勺油辣椒,簡直太爽了。
這東西簡直是下飯神器,后世某品牌的油辣椒就賣到世界著名。
已經快到月底了,大人們忙手忙腳的準備著東西過年。
張安是完全不知道做什么,即便他后世的時候過年了,就是買些年貨等著除夕的時候,做一桌子菜,就算是過年了。
但是在鄉下,而且是這個年味還特別濃的年代,大家對過年是有著美好的期待的。
在他們心里,忙活了一年到頭,過年肯定要好好準備。
王芳要準備的事情太多了,腌酸菜、泡糯米來釀米酒、打年糕等等。
家里沒有糯米了,張安就被安排帶著糯谷去碾米。
因為長箐村現在還沒有買打米機,大家都是在水房用水磨碾。
五十斤的稻谷,張安輕輕松松的提了起來。
到了磨坊里,運氣不錯,沒什么人在用磨。
張安把磨盤的皮帶裝好,把谷子倒進磨斗,打開水閘的門。
滋溜溜~
磨盤就被帶著轉起來了。
五十斤稻谷能出四十多斤米,所以很快就搞定了。
收拾好了米糠以后,正好有人要用磨,所以張安就沒有關水閘。
打年糕的糯米需要提前很多天泡起來,不然到時候把蒸好的糯米倒進石臼里,打年糕的人就得受罪。
因為沒有浸泡透的糯米,根本搗不散。
后世張安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也打年糕,但都是打個幾斤米的量就差不多了,因為老人們常說過年打的年糕叫做團圓粑,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
而這個時代,打年糕的時候大家心太狠了。
一打就是幾十斤,這都是過去沒吃飽留下的陰影。
年糕這東西打好了以后,過完年了也干了,那時候找個水缸用水泡起來,可以保存很久。
即使水缸里的水發出異味,年糕也不會壞,最多就是換換水。
而且對于他們來說,年糕很方便。
有時候去山上干活,沒時間做飯帶過去,就切一些年糕裝到山上去,餓了就燒個火,把年糕拿出來烤著吃。
這玩意還賊頂飽,張安現在已經不喜歡吃了,那是以前吃太多了吃膩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也一天天的接近過年。
大山里堆積的白雪也開始融化,前面下的太狠,后面積雪融化都要好幾天,而且這幾天會特別冷。
融雪的時候,山上會有許多水流到路上,泥巴路遇到水,那肯定不能走了,因為太滑了。
所以這段時間家里也沒人外出,家里過年只需到街上買一些香紙燭炮的東西,山區現在也還沒有流行起來放煙,都是放火炮。
然后就是給孩子買些吃的水果跟果。
家里一般即使來客了,用來待客的零嘴也就是瓜子生這種東西,每家種了很多。
而有條件的人家則會給孩子買新衣服、新鞋子,等到了過年的那一天就讓孩子們換上新衣服過年。
張安對衣服沒有什么挑的,所以也沒在意,他早就過來那個年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