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宏斌不用自己帶來的餌料了,把張安帶來的蚯蚓分了一些過來。
后面就開始上魚了,用空間泉水浸泡過的蚯蚓,帶著空間的氣息,那河里的魚兒聞著味能不上鉤嗎,都排著隊上鉤了。
其實李宏斌帶來的餌料也還可以,但是他不太能把握放多少水,沒用出效果來。
試了下發現蚯蚓用起來太過癮,哪里還用自己的拌好的餌料啊。
兩人在河邊待了一下午,帶來的小桶都裝滿了。
可能是選的地方不對,釣上來的沒有幾條大魚,基本上就一斤多兩斤的大小。
中途李宏斌還釣了條水蛇,張安笑著說釣魚佬永不空軍哈哈哈哈。
留下幾條稍大的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放進河里了。
張安現在已經看不上這種分量的魚了,也不想帶回去,空間里還有密密麻麻的一堆呢。
而李宏斌完全就是被張安養叼了嘴,這樣的魚沒有張安家里的好吃,自然也不會帶回去。
回到家里,已經五點多鐘,今天張安把二叔跟三叔家都喊來了。
這會老媽跟兩個嬸子都在廚房里面忙活準備晚飯。
本來周蘭是要幫忙的,但是被張安的老媽給按坐著,在家里哪能讓上門的客人干活啊,這不是待客之道。
知道李宏斌一家都喜歡吃張安養在池子里的細鱗魚,所以晚上也撈了一條上來清蒸。
吃晚飯的時候,二爺爺把自己泡的寶貝帶來了。
這種酒現在張建國幾兄弟其實都沒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樣,更何況才三十出頭的李宏斌。
只有幾個老爺子喝了以后一頓砸吧著嘴。
張安是知道的,這壇子里裝的可是二爺爺那九蒸九曬的黃精給泡的。
一頓飯下來,不管大人小孩,做到了賓主盡歡。
春日天黑的早,所以李宏斌一家便在天快黑前回去了。
鎮上雖然遠,現在路修好了以后,開車只有二十多分鐘的路程,所以也沒有太客氣的挽留。
。。。。
晚上,王芳把周蘭帶來的東西給幾家分了一些,都是些水果吃食罐頭之類的。
張建國趁著大家都在的時間,就趁機提出來
大家都沒有什么意見,這個事在農村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
每年過年、清明、還有中元節都要祭拜家里的先人。
這是山里人注重孝道的一種體現。
沒人組織的話,就會自己家去,反正都會去一趟的,只是說家里有人組織,去的人多了就熱鬧,別人看起來也好看。
人多一點不光光是熱鬧的問題,還能給外界體現出家里人丁興旺的樣子。
一個人去的話,別人會說這家人已經沒什么人了,所以在這種事上面,正常來說家里人都會很團結。
二嬸跟三嬸也早早的來幫忙。
張建國在堂屋里把買來的白紙給用工具打出來,打成待會上山掛青用的紙幡。
二叔跟三叔也出門到山上砍了些細長的樹枝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