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腳程快,到了鎮上正好趕上去縣里的班車。
現在的班車還不是后世的中巴車,而是面包車改的。
以前的張安上學的時候,學校到家往返都是坐這個車,司機大叔都跟他認識了。
但是那時候沒有修這條柏油馬路,去縣城都是走的山路。
現在好了,這路修好了,原本顛簸的小面包,開起來也平平穩穩的了。
兩個來小時的時間,車子就到了縣城里的客運站。
雖然年輕時候的記憶還在,算起來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個多年以前的小縣城了。
縣城里雖然比不上后世,但是現在的城市面貌上比紅巖鎮要好太多。
這里可以看的有居民樓房,有百貨公司,就連馬路都比紅巖鎮上剛修的公路要寬很多。
路上也有不少的小汽車來回奔流。
說起賣參,張安問過二爺爺。
在鎮子上如果沒有遇到有錢人家,基本是賣不到什么價錢。
所以張二爺推薦張安來縣里找中藥堂。
中藥堂是一家開了很久的中藥鋪子,在附近的口碑都很不錯。
張二爺以前挖到上好的寶貝都是拿到那里去兌錢的。
跟著二爺指的路,張安坐上了去中藥堂的公交車。
下車以后,張安才發現中藥堂原來是開在縣里面最繁華的地帶。
這一帶基本都是居民區跟商業街,沒有什么辦公樓之類的。
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很多,這是上輩子都看不到的人流量。
走上天橋,穿到馬路對面找了起來。
最后在一條幽靜的步行街上找到了這個古色古香的中藥鋪子。
門頭上掛著一塊楷體的中藥堂三個大字的牌匾。
張安走進去,店里還有幾個人在抓藥。
張安迎面走來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看到張安進店以后,便熱情的上前跟張安打著招呼,
“小哥可是需要抓藥?手里可有方子,還是需要咨詢呢。”
大哥文質彬彬的樣子,有禮貌極了。
“我先四處看看。”看著另一邊還有幾個人在抓藥,張安便在店里轉了起來。
“那小哥你先看看,我就在一旁,有事的話可以叫我。”
很明顯張安這樣的情況對方并不是
逛了會以后,旁邊抓藥的幾位都走了。
張安才上前去找到剛剛那位大哥。
“大哥,我聽家里的長輩說,你們中藥堂還收購藥材,可以見一下你們掌柜嗎?”
很明顯眼前的人并不是中藥堂的掌柜,因為二爺爺說了中藥堂的掌柜是一個年紀比他還要大不少的老爺子。
“哦,小哥這邊是有需要出手的藥材嗎?一般的藥材的話我們可以自己做主的,絕對會給小哥一個滿意的價格。”
看對方的意思,要是普通的藥材肯定就不會驚動老掌柜。
也是,要是每來一人,都要老掌柜出來接待一番,那么老人家可能也忙不過來。
“我要賣的是參棒子,剛挖出來的,所以希望見一下老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