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惡親戚的到來,也只不過是張安一家欣欣向榮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到了雨水較多的五月間。
五月五,過端午,灑雄黃,吃粽子。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一直傳下來的端午節了,很多地方也叫端陽節。
古意有著專門用來紀念在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的日子。
是大多數人集體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在南方的大部分地方,是一個比較熱鬧的節日。
現在的端午節還沒有加入國家法定假日,所以今天的孩子們還得去早起去上學。
長箐屬于西南山區,端午節也會有包粽子、掛艾草、灑雄黃的習俗。
據說包粽子是以前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類啃食屈原的身體,所以大家都包了許多粽子,投入江里喂魚,以保全屈原的遺體。
所以在后世的今天,也有很多的地方在賽龍舟之前的祭祀環節,會向水里投放許多粽子進去。
而說到賽龍舟的話,張安
那邊的潮汕人過端午節可以說是非常的隆重,每年都要舉行賽龍舟大賽,參加的人還不少呢。
他們對這個龍舟比賽尤為重視,就像是山里的苗族對唱山歌一樣。
在烏蒙山外圍一帶,大多數的村子之間的山歌比賽都是源于放水灌溉水田引起的。
許多地方水流不通,放水不易,而且水量可能也不夠,所以以前經常發生為了爭水灌溉稻子,而發生大規模的村與村之間的大型多人械斗。
張安就見過一次,打的老厲害了,雙方幾盡了全村之力,要拼個輸贏,贏了一方就能把水放過去,為了有個好收成,大家不得不那么做啊。
后來經過多方面的原因影響,逐漸就放棄了打架爭水這一陋習,改為村與村之間的山歌大賽,大家分別叫齊自己的人馬,隔溝相對,誰贏水就歸誰。
演變到后世,竟然不爭水了,兩個村合起來買上一些東西,比如牛啊,豬啊等等當做獎勵。
話題有些歪了,而端午節的部分地區賽龍舟也是這樣的,不僅僅拿到名次有獎金,它還代表著己方的集體榮譽。
到了后世,很多龍舟大賽不僅僅會給一二三名獎金,還會頒發獎牌,所以大家都很正視這一活動。
這說出去就覺得有面子。
雖然長箐這一帶地區端午節不是那么的隆重,但是也是充滿了傳統濃厚的氣息。
頭一天早上張安的母親就已經揀好了家里的糯米,倒在水桶里面的浸泡起來了。
因為這米是去年的新米,不是用來打年糕的,所以不用浸泡那么久。
等到張安洗漱完以后,一家人早早的把早餐弄吃了。
張安的父親張建國要到山上去割艾草。
每年割艾草的時候,張建國都會割很多,給張安的二爺爺家跟四爺爺家,還有兩個叔叔家里都準備上一些。
而張安則是被自家老媽分派到自己家地里面去摘高粱葉子。
長箐村里雖然有大河在,但是河邊的蘆葦葉子非常小,不如高粱葉大。
所以村里人習慣摘地里面的高粱葉子回來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