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張安一家負責什么,因為建筑隊人不少,人家有專門做飯的人,所以吃食也沒用張安家負責,不然這么多人,王芳每天做飯都做不過來。
在談價錢的時候,李宏斌本來只打算收材料成本還有人工成本就行了,自己是不打算掙張安家的錢的,算了一下跟張安開了一兩萬多的費用。
但是張安大致算了算,這肯定不行的,人家空著城里的活沒干,先來給自己干活了,這不給人家賺一點說不過去。
反正兩人就這樣爭來讓去的,本來討價還價很正常,但是沒見過主家爭著多給錢的,最后張安說要是不收下就不蓋了,李宏斌也只好收下。
但是他心里打算等到張安房子蓋好了,到時候來送一批家具給張安。
工程隊的人多,速度也很快,這地基剛打好就開始砌墻,沒幾天時間,這一層的墻體已經砌好了,都在準備搭架子,要綁鋼筋開始打蓋了。
這可是讓村里的一眾石匠感到驚嘆,就連張安二叔都天天跑過去跟著學習。
建筑隊的大師傅還以為他是主人家的監工,所以對張二叔的問題都一一作答。
村里的石匠以前是用石頭砌墻,石頭是不規則的形狀,砌墻的時候還要用石刀手錘慢慢雕琢,砌出來的墻才好看,所以時間就用的多。
隨著以后紅磚,水泥磚用的越來越多,石墻逐漸就被人放棄了。
因為磚頭砌墻卻是比較快的,省下來很多捶打雕琢的工夫,這墻就砌的快了。
而且,村里的石匠可不是單單來學砌墻的,他們更多是想看看這平房的蓋法,因為隨著大家條件越來越好,幾年以后蓋平房的人越來越多。
對于他們來說,要吃這碗飯,就要一直跟著社會進步。
要是大家都有錢了要蓋平房小樓,自己卻還只會蓋農村瓦房,以后肯定是要失業的。
對于吃飯的手藝,那大家肯定是十分重視的,所以這段時間正好趁閑下來,趕緊過來學習。
但是也沒多問,因為別人在趕工程進度,自己看就行了,可不能打擾人家。
特別是搭架子綁鋼筋的這段時間,大家基本上天天都來,有時候還動手幫忙。
給建筑隊的大師傅們嚇到了,還以為這些人是來搶飯碗的。
后世張安的二叔,還進城里去工地上干了兩年,回來的時候自己買了一套東西,拉著村里的人給人蓋房子。
正好遇到了當時國家正在推進的新農村建設工程,他們倒是攬了不少活,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有干的,這個村子做完了,又換一個村子,也賺了不少錢。
那個時候,村里家家都是一棟棟的二層小院子,刷刷一樣的漆,蓋上一樣的青瓦,整個村子看起來還挺好的。
相比城里的單元樓房,可是好太多了。
以前大家都羨慕在城里買房的人,現在反過來的,城里人羨慕起村里蓋院子的人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