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這個時候感覺是自家兒子在割自己的肉,兩千塊錢啊,不吃不喝都得種一整年的莊稼了。
可是誰讓兒子已經說出去了呢,她這會也不能說什么。
也不是張安不想多捐,雖然他在空間里種那么多東西,人參都有很多株。
而是家里的財政大權在他母親手里面,家里有多少錢都是從王芳手里經過的。
不是他想給多少就給多少,再說了張安已經感覺到,給了這兩千塊錢,晚上一定會被自家老媽嘮叨的。
而村里有些村民已經被李宏斌跟張安這番舉動給震到了,現在有些熱血上頭。
“宏斌啊,你是張安的朋友,我老頭子就托大把你當自己的后輩了,你們兩個孩子都是頂好的,以后路修好了,我一定在村口立個功德碑,把你們兩都記上去,讓大家記住你們對整個長箐村里的幫助。”
老村長拿著手上厚厚的錢,他在鎮上求爺爺告奶奶的跑了幾個月,一分錢都沒要到。
沒想到今天召集大家吃個六月六,把這錢吃出來了。
不過人家做了這么大的善事,村里也應該做些事情,讓大家一直記住。
這番話不說還好,一說要立功德碑記名字,村里的其他人坐不住了。
好多人現在已經蠢蠢欲動,按耐不住自己了。
對于他們來說,什么青史留名是不存在的,但是能在村里留名,那已經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這不,老村長剛說完,村里的好多人已經走過來了。
“老叔,我覺得張安說的對,咱們既然要修路,就把它修好,既然上面不管咱們,那咱們就自己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們家條件就那樣,這二百塊錢算是我們家的心意。”
張新民是
在張新民的帶頭之下,原本等著要吃飯的大家,現在竟然走上來排隊要給村里捐錢修路。
張安一看這場面,暗道老村長這竟然歪打正著,在不知不覺中,使出了一計勒石記功的招數。
要是正常召集大家收錢出來修路,大家沒有一個愿意的,都會哭窮。
但是老村長一開始就沒想著讓大家出錢,就只期望他們出出力就好了。
原本只是為了讓大家記住李宏斌跟張安兩人對村里的幫助,沒想到把村里的人激起來了。
這會兒上來給錢的人有些多,老村長有些收不過來。
“老叔,你找個東西記一記吧,省得到時候出岔子。”
張安知道大家的想法,所以給老叔提了個意見。
老叔一聽是這個道理,不然到時候數目上出問題了不好交代。
隨后拿出自己的小本子,一個一個的開始登記大家的名字跟金額。
有的人條件好一些,給了一百,大多數人給的是五十,二十的。
反正來者不拒,老村長挨個登記下來。
還有許多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竟然也過來捐錢,十塊五塊的。
他們覺得自己死了以后,墳頭立個碑也就自家人會去看你,這會給點錢就能上村口的功德碑,比自己的墓碑要重要得多,干嘛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