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些嬢嬢也沒有出去大肆宣揚,以免別的人聽到之后,埋怨張安沒通知她們。
不再上山采摘蕨苔之后,她們也還有事情要做。
因為一年一次的春茶已經到了需要采收的時間。
王芳上山采了兩三天,家里的茶葉就已經采完。
不過張安還是每天都往家里帶上一些新茶葉,這些都是張安種在空間里的。
王芳問起,張安就說是從別人手上買回來的。
說是家里來的人都喜歡家里的茶葉,所以今年多買點回來炒。
去年到家里說要買茶葉的人不少,王芳也沒有追問。
這個年代的茶,真的是質量非常好的春茶。
都是三四月的嫩芽尖兒,而且全是人工采摘,不含一片老葉。
放在后世,這樣的山頂云霧茶,即便是生茶,也要上百塊一斤。
而且到了這個季節,那些販子還得趕緊搶著過來收。
要是來晚了,第一茬嫩芽尖就被別人買走了。
這幾天,張安都找機會出門,然后帶上一大口新鮮茶葉回家。
王芳也不疑有他,張安帶回來多少,她就炒多少。
因為張安每次帶回來的太多,收工炒茶的速度又比較慢。
所以張建國這幾天都沒出門放養,而是在家里跟著王芳一起炒茶。
張安前前后后從空間里采了兩百斤生茶出來。
空間里的茶葉,尤其是嫩葉部分,山頂上剛早晨采下來的含水量還要高一些。
這兩百斤生茶看似很多,但按照去年炒茶的結果來看。
等到炒制完成,能有個四十來斤就不錯了。
一家三口這幾天也沒事,就待在家里炒茶。
足足炒了三天,才算是把張安拿出來的茶葉炒完。
晚上吃過飯,張安在院子里跟大家侃大山,家里的王芳就在門口喊了幾聲。
“小安,過來接電話,有個叫王華的人找你。”
聽到是王華打過來的,張安猜測這幾天他回去之后,已經把照片洗好了。
“你好,王記者。”
“張安,你不用這么客氣,叫我名字就行,或者叫老王也可以。”
電話那頭的王華笑了笑說道。
“可不興叫老王,我還是叫你小王哥吧。”
年紀小就是不好,見到誰都得喊哥,王華估計要大張安五六歲的樣子。
“啊,叫老王怎么了?”
王華那邊聽張安這么說,有些摸不著頭腦。
“哈哈,沒事沒事,就是覺得把你喊老了。”
想起現在隔壁老王老宋還沒開始出名呢,張安憋著笑給王華解釋道。
“對了張安,我前些天在你們家拍的照片洗出來了,今天從郵電局給你寄了過去,過幾天應該就到了。”
現在可還沒有什么快遞公司,都是郵電局統一寄收。
即便是市里到
“那就先謝謝小王哥了,后面有空了過來玩嘛,我請你們吃飯。”
“那可就說好了,等我們有時間了,就過去。”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