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鎮上專門賣豆腐涼皮的大爺,挑著筐來走村了。
“媽,中午不做飯了嘛,買點涼皮回來吃吃。”
這么炎熱的夏天,張安正愁著吃什么都沒有食欲。
沒想到這大爺竟然過來賣涼皮了,這種天氣拌上一盆子涼皮,吃起來那是真舒服。
“那我去兌一些嘛。”
王芳聽張安說想吃涼皮米豆腐,便一口就同意了。
說著她從碗柜里提了半袋子碎米,準備要去買涼皮。
在農村賣米豆腐和涼皮,可不單單可以用錢買。
還可以用平時篩揀出來,家里不吃的碎米去跟人家兌。
而這大爺收了這些碎米,拿回去便可以用來當原材料,繼續做米豆腐涼皮,賺點差價。
這種不用錢結賬,以物換物的交易很多。
最受孩子們喜歡的就是叮叮糖,其實就是麥芽糖。
因為賣糖人會敲成小塊小塊的,所以被叫做叮叮糖。
不過張安他們這里大多叫做苞谷糖,因為本地麥子種的少。
所以在熬糖漿的時候,原材料用的玉米,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
別說張安那會兒,就是現在這幾年,只要賣糖的老頭來了,很多人都喜歡去兌。
有些小孩甚至更大膽,家里沒有大人在家,自己背著苞米就去找人兌糖。
等到糖吃完了,大人也就從地里回來了,然后老老實實的挨上一頓打。
不大會兒,賣豆腐的人挑著筐子從張安家門口過。
“賣豆腐的,等一哈。”
王芳提著的碎米還有點多,估摸著有十多斤的樣子,張安就順手接了過來。
前段時間張安家篩米做糍粑的時候,揀下了不少的碎米。
所以這賣豆腐的大爺也算是來的及時,張安家正好把這些碎米給處理掉。
“咦,這么多米啊。”
看到張安手上提了那么多碎米,賣豆腐的大爺非常高興。
通常一斤碎米可以兌八兩米豆腐,涼皮的話要更少一些。
而一般人家即便是過來兌換,最多也就是兩三斤的樣子。
像張安家這樣一次提這么多出來,還是挺少見的。
大爺接過張安手上的米稱了稱,然后把秤桿給王芳看了看重量。
這里總共有十二斤碎米,張安想了想之后,就決定兌上四斤米豆腐,剩下的全換涼皮。
涼皮一斤米可以換七兩,最后大爺高興,多給了一兩,湊足了五斤。
要是一般人家,肯定不會換這么多。
因為天氣太熱了,這些東西放久了不好吃。
但張安家不一樣,雖然就三個人,但沒辦法,家里有個大飯桶。
這涼皮拌好,張安一個人都得干掉兩斤,還不算放進去的豆腐皮。
所以這里省著吃,也就夠一家人吃兩頓。
大爺剛剛給張安家把東西稱好,周圍好幾家人就提著米過來了。
而李耀看到這么多人買東西,也趕緊跑回家,把他奶奶給拉了出來。
以前剛搬來的時候,他還不清楚這些挑著東西進村的人是干嘛的。
在這里住了大半年之后,什么事情都門兒清。
今天大家買的都比較多,才賣了不大會兒,大爺剛剛抬出來的一盆就已經賣完。
這會兒周圍還有好些人沒有買到,大爺又從筐里重新抬了一盆出來。
“大爺,你挑到這
張安看到人還很多,所以就喊了一句。
“誒好,謝謝哈小伙子。”大爺也沒客氣,擔著扁擔就走到張安家屋檐下。
看來今天天氣比較熱,大家都不大想吃飯,所以這大爺生意好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