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院子里的人比較多,這時候,張二奶奶也把酸湯煮好。
其他的幾個老爺子活干完了,評書也聽完了,所以就各回各家。
“行了小安,你回去吧,等明天我帶到你們家去打。”
剛煮好的竹絲肯定要晾上一晚,現在天也黑了。
而且這竹笆的尺寸,即便張安記了下來都不行,畢竟有誤差。
所以老爺子想著明天竹絲晾好,拿到張安家去比這尺寸做。
“那爺、奶,我就回去了哈。”
現在天也不早了,張回到家里沖了個冷水澡就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張二爺就抱著已經晾干的竹絲過來準備打竹笆。
上次張安就猜測,這么細的竹絲打墊子肯定很花時間。
果然花了一天的功夫,總算是把兩張竹笆墊子給打好。
把墊子給鋪上去裝好,這床就已經完工了。
其實要是不著急用的話,可以在上面刷上一層生桐油。
干了之后用砂紙打磨過一遍之后,床上就會更光滑,而且柱子上也不會出蟲。
。。。
進入了八月份之后,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起來,村里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也還好村里早就有準備,不然這么多人還真招待不下。
從去年開始,村里就已經有游客光顧。
但拋開過來釣魚的人之外,其他專門過來的人數確實沒有多少。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今年紅巖鎮火車站通車了,過來肯定比原來方便了不少。
所以現在鎮子上的人越來多,村子里自然搭上了順風車。
尤其是許多城里人,偶然間來到這個山村之后,一眼便喜歡上了這個原生態的小山村。
以前大家意識淺薄,都不大注意這方面。
但經過這一年以來,老叔有意無意的引導,大家都開始朝這方面思考。
群眾的目光,在看利益方面永遠是雪亮的。
拋開張安家不提,他們家搞的農家樂,這段時間生意確實好的不行。
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張安家里,農家樂并不是主業,有沒有生意都不重要。
而讓大家注意到的是周洋家里和張建忠家里。
這兩家可以說是村里的先鋒,民宿餐館一塊兒搞。
去年雖說靠著做快餐賺了不少錢,但大家最后都不大放在心上。
他們心里想著的是,等到村里沒人來釣魚了,這兩家生意肯定也就沒了。
但沒成想,這火車開通之后,村里來的人只多不少,那生意比原來只好不差。
所以一個個看著人家的變化,心里的小九九就多了起來。
村里人有了帶頭的榜樣,心思也就活躍了起來。
開始根據自家的條件考慮,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
人啊,不怕做不好,就怕什么都不做。
一開始大家做什么都很差,跟個四不像一樣。
但慢慢的,還真被他們做出了點規模。
所以經過一年的發展,長箐村雖然還沒有變成什么旅游村落的規模。
但村里的民宿、餐館、商店還有小吃店等等都發展了起來,比原來可要好的太多。
要說有什么大的變化,張安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