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個蠶繭便被撐開拉成一個蠶絲綿兜,大小跟竹弓的形狀一般大。
而且在開綿過程中,可能有些蠶繭上會有一些較硬的結節。
如果這些結節不處理掉,做出來的蠶絲被會有明顯的硬疙瘩。
時間長了會打結,并且做出來的被子薄厚不均勻。
所以遇到了這種結節,需要將它們給處理掉,而手工制作的話,只能用手使勁揉散。
一直重復這個步驟,將一個個蠶繭給開綿,然后依次套到竹弓上,等到竹弓上套夠了足夠的蠶繭。
這個時候竹弓上的蠶絲綿兜也足夠厚了之后,就可以取下來。
等到所有的蠶繭都被套成蠶絲兜子,這開綿的工序就差不多結束了。
這活計張安以前不會,不過這并不難,他現在看自家母親和二嬸子弄了半天,大致也看會了。
所以便找了二嬸子要了個大盆和竹弓,加入了開綿大隊。
剛才張安只是在一旁看她們怎么做的時候,只覺得好像也不難。
但他自己上手之后,才發現并非如此,因為在開綿套弓的過程中,需要非常大的力氣。
可張安雖然力氣大,但因為不熟練的原因,一下子就把蠶繭給撐破了。
一直弄破了好多個之后,張安才算是入了門,套出了一個完整的蠶絲兜子。
這次張二嬸和張三嬸商量好了,一人給做厚被子,一人給做薄被子。
而張二嬸這里,做的便是厚被子,用的蠶繭足足六斤。
加上張安在內,三個人搞了一早上,才搞了三分之一。
瞅著快到中午了,王芳便停下了手里的活兒,回家收拾做飯。
到了這會兒,張安已經感覺得手腕有些酸痛。
這時候張安才知道,蠶絲被賣的很貴不是沒有道理。
從養蠶,再到后面的制作,沒有一步是容易的。
不過這是用純手工制作,要是工廠里的話,就要輕松很多。
一直弄到下午,才算是把張二嬸準備好的這些蠶繭給開完。
后面的工序便簡單了不少,這些開好的蠶絲兜子需要盡量擰干。
要是以前的話,這一步只能靠人用雙手擰干。
但現在就不用動手了,因為張安家有洗衣機。
可以把這些濕漉漉的蠶絲綿兜直接放進去,甩上幾分鐘,比手擰的干巴多了。
最后拿出來的這些蠶絲綿兜,需要鋪平開來,然后放在太陽底下曬干。
這一步不能偷懶,要保證曬到最干,不然做出來的蠶絲被子可能會不柔軟。
而這一步,張二嬸一曬就曬了足足兩天,就這樣,蠶絲被被胎的材料準備完畢。
等到所有的蠶絲綿兜都曬干之后,張二嬸和王芳兩人便用剪刀把它們剪開成一塊布兜子的模樣。
下一步便到了拉絲,也是很耗費人力的一道工序。
手工制作蠶絲被,想要將這些小塊小塊的蠶絲綿制作成寬大的被子,就得需要進行人工拉絲。
幾個人拽著剪開的蠶絲綿兜向四周拉扯,至于尺寸就看自己想要做多大的被子。
這次張二嬸要給張安做的是一床180x200的雙人被子,非常的寬大。
所以小小的一塊蠶絲綿被幾個人拉扯成薄薄的一大張綿網。
這個時候張安才發現,這玩意兒可真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