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衛生所長年沒什么藥品儲備。
西醫嘛,即便是小病小痛,也是要靠藥片治療的。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尤其是村里的衛生所,真沒什么藥品儲備。
一方面是分不到那么多藥,其次是因為大家去拿藥都是賒賬。
等到年底的時候,大家再去找衛生所銷賬。
但即便如此,還錢的人沒幾個,而大多數人都是用糧食去抵賬。
一開始衛生所成立的時候其實還好,畢竟沒那么多爛賬。
但時間長了之后,由于大家都拖著,所以衛生所也沒什么錢去購買藥品。
而且當時的情況,附近這些村子里,只有長箐還有紅巖兩個村里有衛生所。
這樣一來二去,屬于長箐自己的衛生所就變成附近十里八鄉大家公用的醫務室。
每次那個赤腳醫生剛剛去縣里開了藥,沒幾天就已經被大家賒完。
這些藥,大部分還落不到長箐村里人自己手中,更多的是其他村里人。
所以一來二去,村里的大家都不太去衛生所,而是去找張一行看病。
而張一行給人看病從來不收錢,這是他師父傳來的規矩,就算用他們自己挖來的草藥也是不收費的。
但是有一個要求,就是病好了之后,需要去幫他挖相應的草藥回來。
畢竟他一個人,就算是每天都去山上挖藥,那也供不起那么多人來看病。
所以只能群策群力,將這個任務分散到大家身上。
這樣一來,張一行那里的草藥儲量也有保證,大家去看病的時候也保證能抓到。
當然了,遇到他不能治的,就只能去縣里的大醫院。
所以時間長了,即便沒病沒痛的人家每次出工去山上干活,遇到草藥都會挖上一些。
回來之后都會拿過去給張一行,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直不生病。
因此,也給村里那一代人打下了一個好的藥草基礎。
導致現在村里很多人,對大部分常見的草藥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雖然很多病草藥的效果起的比較慢,但卻很受大家歡迎。
因為這玩意兒不用花錢,對于大家來說,這一點比其他的都重要。
所以,從很久以前開始,村里人就一直受張一行師徒倆的恩惠。
因此,大家知道張一行要重新蓋道觀之后,一個個都主動來幫忙。
昨天張建軍計算費用的時候,主動把他自己的工錢給免掉也是這個原因。
而這會兒,除了讓拖拉機直接走他們田里那幾家之外。
村里大部分有空閑的人家,都基本上出了一個人過來幫忙。
這會兒他們都背著背篼,挑著籮筐,這架勢就是來幫忙搬運材料。
運送材料的師傅看到這田里的主人家都開口了,也就直接開著拖拉機從田里走。
一直將材料拉到竹林邊上,直到不能再進去了,才開始卸貨。
這樣一來,需要運送材料的路程,因為從田里開辟了一條小路的原因,直接縮減了四分之三。
現在大家來幫忙的人,只用從竹林腳下把材料背著挑著穿過竹林,就能運到道觀里面。
張安看到這個情況,直接讓自己老媽跟兩個嬸嬸回家準備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