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他們兄弟倆連夜抱著煙酒挨家挨戶上門請人,一個個的去賠笑。
即便如此,第二天來幫忙的人也并不多。
從那事兒起,他們家兄弟兩人,不管村里還是附近誰家有事,請假都必上門去幫忙。
對于這樣的事,這肯定不是個例,不管在哪兒肯定都有。
所以在村里,人情來往這個詞說的好,就是要有來有往。
誰家頭上都會有事,你不去幫忙別人,到你有事的時候,別人也會干看著。
到了中午,準備開席的時候,負責給大家倒酒的黃明苦著一臉來找到張安。
“安子哥,酒桶里的酒都倒完了,還有幾桌人沒倒上,咋辦。”
倒酒的活計并不麻煩,相反還有些輕松。
只需要提著酒桶,挨桌給大家倒酒就成。
但現在,黃明覺得這差事有些不大好辦。
因為主家把酒全部交給了他,現在倒完了還有好些客人沒倒。
要是因為這個事情,影響到別人對周洋家的印象,那說起來算是他沒把事情辦好。
而張安一聽就有些發懵,周洋家里昨天可是準備一百多斤白酒。
就算是昨天倒了一些,但也沒倒掉多少,怎么今天才中午這一頓就不夠用了。
上次他跟蘇穎結婚的時候,一頓也就用掉一百來斤白酒。
“三桶酒你都倒完了?”
張安還以為是黃明沒找到裝酒的酒桶,所以問了一聲。
“可不止三桶,三桶半都倒完了”
聽了黃明的解釋,張安大概知道了怎么回事。
原來張安家里上次擺席的時候,因為是農忙時節,所以大家都是嘗了一點就打住,并沒有放開喝。
但現在,寒冬臘月的季節,田里地頭沒什么活干,大家都閑坐在家。
再加上冬天有些冷,這種時候喝上一些也能稍微御御寒。
而且在長箐這一帶,男女老少多少都能喝一下。
所以黃明去倒酒的時候,不管是男女老少,大家都擺著碗給倒上一些。
有些喝的比較厲害的,現在沒什么事情忙活了,就敞開了喝。
而且現在酒桌上只有散白,并沒有啤酒什么的,所以這酒的消耗量就大了起來。
所以基本黃明走到那一桌,都倒出了不少酒。
最后還沒走完一圈,黃明發現怎么酒桶里面都空了,這才趕緊過來找張安想辦法。
其實這事也不怪黃明,畢竟桌上每個人都把碗擺出來,他總不能只倒一點,或者說不給人家倒。
這事說起來也算是個烏龍,周洋家里根據張安上次結婚的時候,用掉的酒來準備的。
這一次還稍稍多準備了一些,但是沒想到喝酒的人比較多。
其實在這之前,不管誰家擺席,酒桌上都是一桌兩斤散白,然后桌子上自己去分,沒了也就沒了。
但上次張安結婚的時候,就是擺開了讓大家喝,只不過那時候農忙,大家沒有放開。
而這次周洋父子倆算著張安家沒用掉多少酒,家里也不是負擔不起。
所以也就跟張安家一樣,放著讓人敞開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