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不至于,我這包子就是跟人家學的,還差得遠兒呢。”
兩個小年輕,三言兩語就把王芳給說高興了,臉上笑容一直沒斷過。
最后包子快蒸好了,張安出門喊了張三叔一家。
不過這會兒小燕子還在睡覺,她已經放假了,天氣又太冷,三嬸子就沒把她喊起來。
而張鐵早就出門,今天是第二天期末考試,他提著個火筒去了學校。
“大家來吃早飯了,包子蒸好嘍。”
回到家里,灶上的包子正好,王芳把包子夾在甑子里端過來。
“誒,一點都不吹牛,我舅奶這包子做的真比包子李家的好吃。”
周洋夾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以后就停不下來了,不顧滾燙幾口就吃下去一個。
這話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畢竟街上的包子大家都吃過。
跟今兒吃的包子一比,味道上有著很明顯的差距。
只有張安知道,自家老媽做包子的技術,哪能跟人家做了十幾年的比啊。
這包子之所以好吃,一是面粉的質量好。
畢竟都是他在空間里種的麥子磨的面粉,肯定跟外面的不一樣。
二是家里的剁餡兒用的食材也好。
這樣一來,只要手法在線,那包出來的包子肯定不會差。
蘇穎吃完包子,看了看時間已經八點鐘,就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出門去了學校。
而隨著蘇穎出門,大家很快就吃完,然后招呼著準備出門上工。
大家自己提著鋤頭錘子先去地里,把排水溝弄出來。
而張安跟張平,還是架著馬架來到老屋里。
他們要把圍籬笆用的樁子馱過去,畢竟待會兒要栽樁。
這些樁子其實就是之前張安家里做家具的時候,從木料上裁下來的邊角料。
農村跟城里不一樣,自家做木工剩下的邊角料都會收起來放著。
萬一有哪里需要這樣一小塊木頭也方便找,或者說冬日里還能用來生火。
經過一番挑選,張安跟張平兩人選了一些大小都差不多,比較適合栽樁的邊角料放上馬架。
兩畝地,三面邊兒的樁子倒是用不了多少,所以兩匹馬馱一次就差不多夠用了。
“誒,小叔,今年你們家打算要殺幾頭豬啊?”
在地里干活兒的時候,周洋突然跟張安提了一句。
“今年不賣給外面的話,少說也要殺兩頭,但村里有些人想要買上一些,估計得殺三頭了。”
張安心里算了算,今年殺年豬,李宏斌家那邊要分一些,城里岳父岳母跟蘇穎大姐那里肯定要送一些。
然后就是陳澤丁一他們幾家那里也都說了要一部分。
省城盧胖子那里入冬就打了電話,說要幫他熏上一些臘肉,他要帶回家孝敬老頭子。
因為上次他過來,吃了一次以后,每次都惦記著張安家的臘肉。
今年張安家養的豬,到現在基本一頭都四百多五百來斤大小。
來問的屠戶不少,但張安家里一頭都沒賣,全部留了下來。
這樣的豬殺上兩頭,凈肉怎么說都得八百斤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