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這么說,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們這一門的老祖將傳統太極簡化成如今的十三勢以后,其實還有一門運功的法門。”
看到張安有些不解,張一行就慢慢的給他道清其中的緣由。
“那時候配合運氣的法門,很容易就能掌握如何發勁,這叫做暗勁。”
“而在當時,能夠激發暗勁才算是入門,真正的追求的便是氣感。”
“因為咱們這個是內家拳,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內,它就是剛剛你說的那股氣,也就是內氣。”
“正所謂練武不練氣,到老白費力,說的就是這個氣。”
怕張安聽不懂,張一行說的非常細。
“但后來,在歷史不斷地更替交接之中,運功的法門逐漸失傳,只這十三式的招數還流傳下來。”
“所以啊,現在已經沒有什么入不入門的說法,不管是暗勁、還是氣感,能悟出來什么都是好的,總比沒有好。”
“而我跟你所說的那些呼吸運氣之法,是老祖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傳下來的。”
“然后祖師跟師父也融合了自己一輩子的經驗,前后好幾代的總結,最后才交于我手上。”
張一行說著,走到旁邊一根小了一半兒的樁子前面。
“有著師門中幾代人的總結,我練了幾十年,一直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領悟的暗勁的精髓。”
隨后張一行開始運氣,雙腿微曲,跟剛剛張安一樣。
起手,轉勢,發力,下一刻,那根小樁子也被拍斷了。
“但我也僅僅只能到這個地步,這已經是我能發出最大的勁道了。”
張安也明顯能看出張一行有些吃力,運完功以后,深吸了一口氣。
“沒想你這孩子,小時候沒看出來,現在沒花多少時間,竟然給領會到了。”
說白了,這一門招式,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暗勁須發。
在很久之前,有著運功的法門,只要認真練功,都可以練到發勁的地步。
但后來運功的法門失傳了,能不能觸及到精髓這一塊兒,真的是要看運氣。
“你跟我說說,那天你能發勁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張一行有些好奇,張安是怎么做到的。
“那天早上我照常起來練功,走完兩遍招式之后,就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
“至于是什么感覺,怎么來的我也說不上來,不過再走一遍招式的時候,發現我已經可以激發暗勁了。”
“不過不太熟悉,時而能掌握,時而不能,后來多練習了幾次以后,才算是熟練一些。”
張安回想到那一天早上,然后將過程都給說出來。
但張一行真正問的東西,他確實是說不出來。
“罷了罷了,這可能就是老祖說的頓悟吧,以后繼續堅持,莫要松懈驕躁。”
習武之人,最忌的就是驕躁和自滿。
張安現在已經遠超于他,所以他也只能在經驗上指點一下。
原本他問張安的目的,是想繼續完善前面幾代人留下來的經驗。
但結果如此,只得以后繼續領會了。
“還有一個事,就那天之后,我好像能感覺得身體里有一團“氣”。”
張安想起了體內的那一股熱“氣”,他一直沒搞懂是怎么來的,所以開口問道。
“它能夠跟隨我運氣的時候到處游走,而我運氣的時候,就變得更加輕松了。”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