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t;divcss=ap;ot;advap;ot;ap;gt;“好好好,這下看看誰還敢在背后說閑話。”
張建國拿著小本本,越看越高興。
這幾年家里因為張安,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養殖,種植什么都搞的很不錯。
可有些人眼紅就眼紅,還說什么張安跟個小混混一樣,整天在家里待著。
要真有本事,咋沒有個正式的工作。
這話被張建國跟王芳聽到了,簡直火冒三丈。
現在要是誰敢再說這話,王芳鐵定把這個本本甩在她臉上,嘴都給她扯爛了。
“那以后小安是不是要去縣里上班了?”
張建國覺得,這都到林業局上班了,哪還能在家里待著。
“爸,我還是在家里待著,平時不用去縣里的,除非有事情要我過去,我才會過去。”
看著父母都非常高興的樣子,張安心里對老朱挺感謝的。
誠然,他雖然在家里待著,也能改變家里的生活條件,但那些也只是物質上的改變。
在他們老一輩人眼里,尤其是種了一輩子地的他們,家里條件再好,那也是一輩子的莊稼漢。
但現在,張建國跟王芳都覺得,有了這個本本,那自家兒子就是端了鐵飯碗的人。
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是正兒八經有工作的人了,而且還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
這不單單是物質上的追求,而是一種精神上信心的轉變。
沒辦法,這個年代,莊稼漢始終就只是代表社會的底層,尤其是越到以后,就越底層,誰都能踩上兩腳的那種。
畢竟以前是農民伯伯,現在是農民大哥,再到以后,就變成了農民工。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想方設法砸鍋賣鐵供家里的孩子上學。
爭取讓他們努力讀書,以后好改變自己一家人的命運和身份。
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讀書確實有用,是一條簡單明了的捷徑。
不少人都在這個年代,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
“小安,你去把你爺奶他們和二叔三叔他們家都請過來吧。”
下午,王芳就跟張安說道,張建國也沒有出去放羊,因為今天晚上張安家里要祭祖。
倒不是因為張安到林業局上班,王芳他們高興,而是因為蘇穎懷上了張家這一代的長孫。
在農村,家里開枝散葉以后,要稟告堂上列位祖宗。
跟添丁祭祖不一樣,這是為了祈求家里的列祖列宗多加護持,讓這個孩子能順利降生。
當然了,這是農村的一種習俗,反正信則有不信則無。
本來打算早上就開始收拾的,但因為朱玉良他們過來,所以耽擱了半天。
不過也不影響,就算早上就開始準備,祭祖的時候也要等到晚上才行。
張安自無不可,出門就朝著張二爺家里走去。
別人都可以不請,但張安的二爺爺跟四爺爺不能缺席。
因為按照習俗,正式的祭祖儀式需要家里的老人親自操持。
張安的爺爺走的早,所以這些事情得靠剩下的二爺爺跟四爺爺來著手。
來到張二爺家里,老爺子正在躺椅上舒適的躺著,旁邊的收音機里還放著節目。
而張二奶奶則是戴著老花眼鏡,正在用布縫補著家里的舊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