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初釣來客
下午四點半,村里小學放學。
張安從工地上回來,路上遇到不少放學的小學生娃子。
他們三人成群,五人成伙,在回家的路上,一路嬉戲打鬧。
這些學生娃子中,好些人并不會一放學就直接回家。
而是在路上慢慢玩耍,有的砸紙板、有的彈玻璃珠,反正路邊就是他們的天堂,尤其是村口這段水泥路。
張安以前也是從孩童時期過來的,自然知道他們為什么不急著趕回家。
因為這些孩子,在家里已經能夠沖到一個勞動力了。
有的人回家,得牽著牛上山去放牛,有的人還得背上籮筐,去外面割上一筐豬草。
反而是放學以后,在回家這段路上的時間,是他們僅有的娛樂時光。
以前張安每天放學,也要跟大家一起去山上放牛。
不過他是村里比較幸福的一個孩子,不用像其他孩子一樣,背著籮筐出去割草。
因為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王芳擔心他經常背豬草,長大了會長不高。
畢竟一筐豬草都好幾十斤,對于小孩子來說,確實比較重。
這個年代的農村人多少個子不高,除了營養跟不上,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畢竟在生長期的孩子,長期負重的話,確實對生長有著不小的影響。
后來張安也沒讓王芳失望,長了個一米八多大個,比父輩三兄弟還要高不少。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突然,張安在這陣嘻嘻哈哈的玩鬧聲中,聽到了一陣極其不合群的聲音。
順著聲音找去,赫然是幾個回家的學生娃子,在路上一邊蹦蹦跳跳,一邊搖頭晃腦的背誦古詩。
跟那些蹲在路上砸紙板、打彈珠的相比,這幾個背誦古詩的小學生讓張安眼前一亮。
不過他這一亮,并不是驚嘆那些學生的好學,而是為了鱸魚。
這首五言絕句張安并不陌生,他前幾天才翻看過,是小學六年級的必背古詩詞《江上漁者》。
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是要告訴大家鱸魚雖然非常鮮美,但背后捕捉的過程卻充滿了艱辛和危險。
但在張安這里,什么艱辛、危險對于他個人來說,也只是夸夸其談。
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只是個升斗小民,只需要顧好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就行。
即便天塌下來,也會有高個子的人頂著。
不過聽聞了這首詩以后,張安肚子里的饞蟲已經開始活動。
雖然張安一家這兩年吃的魚不算少,而且還是經常食用。
但說起鱸魚,他們家總共也就吃了一次,便是過年的時候。
過年的時候,張安還想著多吃上幾天,結果因為丈母娘跟老母親兩人準備了太多菜。
每天換著不同的花樣,一直吃到正月十五都才吃完。
所以他空間里的那些七星鱸魚,也逐漸被他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