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莊稼人嘛,在家里吃跟在地里吃都一樣,就算是給自家干活,還不一樣經常在山里隨便湊活嘛。”
見張安跟他說話,楊志國咧著嘴笑道。
他這話一點都不假,現在的人干活都是跟老天搶時間。
很多村里人去地里干活,基本都是早出晚歸。
中午是不可能回來吃飯的,因為它們嫌路上來回太耽擱時間。
所以他們都是早上一大早就起來熱上一鍋飯,放在飯盒里帶到山上去。
等到中午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才拿出來對付兩口。
有的人甚至飯都不熱,直接切兩個年糕給帶到山上去。
尤其是去山上鏟地的季節,基本誰都是帶的年糕。
因為燒雜草的時候,還能湊著火堆把年糕給烤了,絲毫不耽擱時間。
“二國說的是這個理,我老頭子覺得,在地里吃飯比在家里吃著都香,畢竟這土地才是咱們莊稼人的根本,守著它心里才踏實。”
二國就是楊志國,他在家排行老二,所很多看著他長大的老人們都喜歡喊他二國。
而他哥楊志剛,就被別人喊叫大剛。
他剛把話說完,旁邊幾個同樣在吃中午飯的老爺子們便跟著附和。
他們這些已經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太這一代人,比其他人都更加重視土地。
因為他們經歷過戰亂年代,經歷過吃不上飯,啃樹皮啃草根的年代。
所以當時分田到戶以后,他們是最高興的,一個個都把土地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當時誰要是敢多挖他們一寸土地,真的是會發生兩家人,甚至兩個姓的矛盾。
沒幾分鐘,基本吃飯的人都已經把自己吃的東西解決。
放下碗水都不喝,就接著蹲在地上繼續挖。
平日里經常喜歡抽些焊煙的那些老頭,今天連煙桿子都沒掏出來。
可以看的出來,他們確實在搶時間。
其實張安也能理解,畢竟這片林子里總共就只有那么多車前草,總是會被挖完。
如果自己能多挖一點,那別人就能少挖一點。
反之,如果自己多休息一會兒,那旁邊這些不休息的人就會比自己多挖一些。
看到大家都內卷得這么厲害,張安沒有繼續跟他們說話。
畢竟人家正在忙著掙錢,雖然是在掙他的錢,但他要跟別人說話,那別人是該回他還是不回他。
回他嘛,又太浪費時間,不回他又覺得不好意思,畢竟要從他手里拿去。
所以張安心里有自知之明,沒有繼續開口,轉而跟旁邊的謝文天交談起來。
“怎么樣老謝,我這林子里的車前草還可以吧。”
張安隨便找了一堆挖好的車前草,就翻給謝文天查看。
而之前一直著急的謝文天,現在看到長得這么好的車前草,臉上總算是浮現了些輕松的表情。
“何止是可以,簡直是太好了,就算是秋天挖出來的未必有你這果園里的長得好。”
雖然些問題從不懷疑張安這里的車前草數量,但他心里一直擔心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