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文說著說著,就點了張老三的名。
要是別人,他可能不會這么干,因為他都五十多歲了,財不露白的道理不可能不知道。
更何況這還是別人家里自己的家底,讓別人就這么跟大家說出來有點沒道理。
畢竟要是暴露出來,可能找上門借錢的親戚,就會聞著味兒找來。
但是張老三是他的堂侄,都是一家人,所以就沒有那么多顧忌。
平時如果家里的出現這類似的事情,他還能站出來幫幫忙,鎮鎮場子,所以根本不在意。
“好嘞叔,去年其實我也沒底,家里的婆娘也不是很支持,所以只是試試水找張安要了四百多的苗子,種了兩三畝地,到摘果的時候,是丁老板過來收的,跟二叔三叔他們家一個價,最后果子賣了兩千塊錢出頭。”
張老三聽到自己被老叔點名以后,臉紅氣脹的站起來開口說話。
臉紅氣脹并不是他心情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剛剛喝了酒,現在又被張建文點了名以后非常激動。
所以一相沖之后,讓人看著有些臉紅氣脹。
這時候的張老三內心是非常激動的,心里想著,終于可以出口氣了,所以說話都有些激昂澎湃。
因為他的那幾個哥弟,今天也都在這里。
當時因為他們家條件最差,這幾個兄弟伙整天就一股子教他做事的口氣。
要是兩個年紀大的哥哥也就算了,畢竟長兄為父,說這些也不過分。
但兩個年紀比他小的弟弟也跟著一個口氣,這就讓他有些氣不過。
而且他最氣的是,這兩個弟弟條件為什么比他好,那是因為老頭老太太從小就疼他們。
在農村,老大是家里的頂梁柱,所以有話語權,能得到長輩的注意。
老小呢因為年紀小,所以平時家里大人也會寵愛一些,偏顧許多。
唯獨處在中間的孩子,又頂不住什么事,還不能跟大人撒嬌哄騙。
在他們家,張老三就是那個中間不上不下的孩子,兩個大哥能頂得住事,所以結婚分家的時候,家產沒少分過去。
而兩個年紀小的兄弟,一直跟著老頭老太太,直到結婚以后,兩老還一直偏顧。
唯獨他這個不上不下孩子,在家里那叫一個人嫌狗厭,所結婚分家的時候,家產既沒有兩個哥哥的多,也沒有兩個弟弟的好。
所以他心里一直有股子怨氣,只是在農村,這些事情還沒法說出來,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
到后來他下定決心跟張安一起種獼猴桃了,家里的錢不夠,他找了幾個親兄弟拉賬。
但這幾個血親兄弟看他就跟個傻子一樣,不僅不借錢,還把他教訓了一頓,說他跟著張安這么玩,遲早把家敗完。
到最后跟張安買樹苗的錢,還是那個嘴里說著不支持他的婆娘從娘家拉下臉借來的。
所以今天,他就要當著大家的面兒,把這股憋了半輩子的怨氣給發泄出來。
讓某些人知道,他張老三就是不靠著父母也能把日子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