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周洋家的親戚已經來了一些,學校里的孩子們也已經放學,也到了開席的時間。
上菜的事情就交給了還沒結婚成家的小年輕,真正的做到了各司其職。
以前張安也是負責上菜的一員,那時候抬著方盤里的菜,看著就想吃。
尤其剛蒸下來的熱菜,端著方便的時候,那股香味就一個勁的往鼻子里鉆,讓人很難不饞。
這是黃明鐵了心的要求,之前周洋接親的時候,那場面把他給嚇到了,所以沒有張安跟著去,他會很缺安全感。
女方家里不是什么少數民族,并沒有什么特殊的習俗,所以一切都是隨大流。
不過女方家里好像沒準備為難這個黃明這個女婿,流程什么的都是一板一眼的進行。
所以張安跟著過去并沒有派上用武之地,完完全全充當起開車司機。
等黃明結婚的事情過去,村里人就徹底的忙了起來。
田地里的油菜,有些早熟的已經到了收割的時間,就算是晚熟的品種,也等不上幾天了。
張安家里的油菜都是早熟的品種,所以這幾天已經必須要收回來。
不管是五月的油菜,還是十月的稻谷,都是需要搶收的作物。
到了該收的時候就得收,都不用老天下冰雹,只需要一場大雨,就能將油菜籽全部打落在地,讓人顆粒無收。
一大早,張建國就起來了,在院子里提著自己挖回來的磨刀石,打磨著家里今天要用的鐮刀。
“老爹,今天磨鐮刀你可別漏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
去年張安家里割稻子的時候,就有一把鐮刀忘了摸了。
當時張安就分到了那把鐮刀,原本一刀一窩的稻谷,硬生生扛住了好幾刀才被割下來。
不光效率慢了好幾倍,關鍵是那么使鐮刀,太傷人手掌。
那一次盡管張安一直往手心里吐口水,但是割了半天下來,手上磨起了好幾個大水泡。
所以今天張建國摸鐮刀的時候,張安趕緊開口叮囑。
畢竟他才是受害者,去年的那種經歷他可不想再有了。
“放心,就算忘了磨也不影響,待會兒走的時候,把家里剩下的那一小塊磨石也帶過去就好了。”
農村家用的磨刀石基本都是從山上挖回來的,沒人會去街上錢買。
這種石頭石質發紅,張安不知道它的具體名字,不過用它磨出來的刀非常鋒利,所以大家都叫這種石頭為磨石。
這種磨石一般都比較大塊,一塊能用上幾十年。
張安家里以前就有一塊,不過是他爺爺年輕的時候挖回來的,足足用了好幾十年。
不過后來被磨得太小,用起來不是很方便,所以張建國又重新挖回來一塊。
至于家里剩下這塊已經傳了三代的磨石殘片,平時用來磨磨菜刀還是非常好用的,所以一直沒舍得扔,也可能是用出感情來了。
吃完早餐,等蘇穎收拾好出門去學校以后,一家三口才提著鐮刀去田里。
油菜籽割下來,不能立馬就脫粒,至少需要曬上一天的太陽,脫粒的時候才比較容易。
所以張安家也是瞧著這兩天的天氣好,趕緊先割了算了。
須知六月的天,小孩的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畢竟現在才是五月份,還沒有到六月那種老天爺反復無常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