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不會挑,完全就是一種折磨,所以張安大步向前,想要將擔子接過。
“不行,等我挑完這一趟。”
陳澤可不答應,男人怎么能承認自己不行呢,怎么說都要把這一趟挑完,真男人從不半途而廢。
不過好在張安家水田不遠,就在大門口走兩步就到了。
陳澤硬是咬著牙歪七扭八的將一擔子秧挑到田埂上才放下來。
“這玩意兒怎么這么難挑,我看村里其他老人挑著根本一點都不費力呢。”
陳澤一只手揉著疼痛的肩膀,這家伙細皮嫩肉的,只是挑了一趟,肩膀上差點就被磨垮了皮。
這時候他才覺得平時雖然看到大家在路上歡聲笑語,農活是真不容易干。
“而且這扁擔太軟了,一點都吃不住力,晃來晃去難受。”
“你這家伙懂什么,扁擔是越軟越好挑,硬邦邦的那種,你根本就挑不了多少,挑扁擔的時候,要學會找到平衡點,走的時候要直著身體,跟著扁擔的節奏就會變得很輕松。”
這挑扁擔,看著非常簡單,但是其中也有很多講究,會挑的人跟不會挑的人想法完全不一樣。
不會的人都覺得硬梆梆壓不彎的扁擔要好使一些,走起來也會不自覺的彎著腰讓背部來承擔卸力。
但是會挑的人就是不一樣,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習慣用軟扁擔,所以制作扁擔的時候,會盡量選木質軟一些的樹木,甚至有些人會用竹子來做,挑擔子走路的時候,一直都是直著身子走路,除非到歇息的時候。
這是因為軟扁擔有一個好處,走起來的時候兩頭的擔子會上上下下很有節奏的晃動。
在往上晃的過程中,這部分重力就被抵消了,從而為大家省了不少力。、
所以陳澤才會覺得他看到村里那些人挑擔子的時候非常輕松,有些人甚至還能挑著擔子跟別人聊天呢。
要是直杠杠的挑,哪怕是個年輕力壯的大男人都走不了多遠。
至于如何讓肩膀舒服一些,那就得個人去找平衡點,別人是教不了的。
隨后了一點時間,張安跟張建過爺倆將所有的秧都散在水田里。
雖然說門口這邊有將近六畝的水田,但其實只有三塊,都是非常大塊的那種。
“小安,你把繩子拉過去,我們從這邊往后面栽。”
張建國把手上的拉繩分了一頭遞給張安,爺倆一人站一頭,在田里把繩子給拉起來。
拉繩是因為能把控稻子植株之間的距離,而且看起來也好看,村里人都是這么做的。
這幾塊田雖然很大,但是都是長方形,所以寬度不是太大,總共兩丈不到的距離。
今天在田里栽秧的人,只有陳澤一個人是新手,從來沒有干過這活兒,今天是被陳老爺子叫過來的。
老爺子本來也不會,不過前面幾天去幫他那幫子老伙伴搞了幾天,也算是已經入門。
她們家保姆家里本就是莊稼人,所以對這方面也不陌生。
所以插秧的時候,陳澤就被包裹在田中間,給了他可能兩米的地方,最多也就夠插四到五株秧苗。
“伱看,要跟我這樣,用手指頭捏著秧苗的根,然后插到水里的泥巴里面,這樣它們的根接觸到泥巴,才會發根。”
這時候,陳老爺子正一臉得意的在教自家孫子如何插秧。
這都是他前幾天從老伙伴那里學來的,正好在陳澤身上現學現用。
陳澤還能怎么辦呢,只能用心學習,畢竟這是他的親爺爺,他可不敢忤逆半分。
而且要是隨便亂搞,那待會兒回去他可不好意思端碗。
其他人見此,只是一臉發笑,不過并沒有打擾他們爺孫倆的教學過程,手里插秧的動作也沒有落下半分。
今天周六,蘇穎沒去學校,這時候在田埂上看著大家插秧。
她倒是想要體驗一行,因為去年插秧的時候她沒在村里。
今天趕上了,但是王芳嚴詞拒絕了她想要下田的想法。
她現在挺著個大肚子,走路都不方便,怎么還能讓她下田來呢。
別家的媳婦是想著法找借口,能不下地就不下地,到她這里倒好,還自己主動要求了。
張安都被她逗笑了,勸說道今年她確實不方便,等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