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風里雨里,山里尋人
“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那咱們就出發吧,聽陳二娘說,他們兩口子昨天是去二道巖那里給苞谷放肥料,所以今天我們要去的就是二道巖那一轉。”
看到人都來齊了,張建文就把大家叫到一起,說出自己的計劃。
“由于咱們這次人數不少,待會兒就分成三隊,正好二道巖那邊有三條主路,到時候大家分頭行動,二道巖那一轉大家也知道,沒什么樹林,基本都是石頭,巖洞比較多,所以今天大家過去,一定要重點注意巖洞里面,他們兩口子可能是看到雨太大了,所以跑到巖洞里躲雨去了。”
這個二道巖是長箐山里的一個小地名,也只有長箐人會這么叫。
跟以前楊慶發老人那個村子并不是一個地方,雖然都叫二道巖,但他們那個村子,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地名。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所以誰也不準單獨脫離隊伍,要跟大家一起行動,萬一出什么情況也好有個照應。”
最后,張建文給大家下了個死命令。
因為這次出去尋人的隊伍,基本都是村里的二三十歲年輕人。
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四十歲,所以張建文擔心他們分不清輕重,到時候把自己給賣在外面。
萬一有誰在外面出了事,那這就不是團結不團結的事情,到時候怕是兩家要變成仇人。
雖然這種事在長箐還沒有出現過,可在其他村子卻并不陌生。
以前張安年紀還小的時候,下河灣有一個人因為下河洗澡,突然腿抽筋溺進去了,還被水草纏著。
那時候他們村里就有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第一時間就跳進救人。
可不知道為什么,一開始溺進去那個沒救出來,反而后面跳水救人那個也陷進去了。
最后的結果,兩個人都淹死在水里,兩家也因此變成了仇人。
即便前者家里做出了賠償,把家里唯一值錢的宅基地給賠出去了,但一直到現在,那兩家人還是跟仇人一樣。
所以張建文是不愿意見到這種事情發生的,雖然救人重要,但是根本不值當再陷進去任何一個人。
為此,張建文還把這事拿出來當著大家說了一遍,就是要讓大家心里知曉個輕重。
說完以后,張建文就開始分派人手。
“第一隊跟我,我們負責上吱嘎那一片,第二隊的話,為國你來帶隊,負責下吱嘎那一轉。”
第二隊被張建文點名的人叫做黃衛國,是黃為民的弟弟。
這人三十多歲的年紀,做事的風格沉穩老練,張建文正是看中了他的穩重,所以點了他的名。
“最后一隊,張安你來帶把,就負責巖上坡那一片地方。”
張建文最后這話一說,連張安自己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他沒想到自己會被老叔點兵,畢竟在場雖然年輕人多,但叔伯之輩并不是沒有。
其實張安自己都想岔了,張建文分人并不是說年齡大就行,要不然他何不讓村里那些經驗老道的老頭子也一起來呢。
帶頭的人,不光要遇到事情要考慮周到,而且還要能鎮得住其他人才行。
經過這幾年的觀察,張安的表現早就在張建文的眼里,張安的為人處事不用多說,更為重要的是村里誰都愿意聽他說的話。
就這一點,莫說年輕一代,就算再往上一輩,也不一定有人能比得上張安。
這也是他一直都想勸張安在他退下來以后,頂替他的位置帶著村里繼續發展的原因。
而且其他人也沒覺得有什么不行的,反而覺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