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都是人家家里應得的,畢竟人家家里連帶兒子媳婦一家四口都出工了。
他兒子王大林早就在他的培養下,變成了一個石匠,這一次父子兩都是大工,能拿到這么多錢很正常。
而被念到名字的王慶發,只是愣了一下,就被他兒子給扯醒,畢竟有張發財在前面,他們后面的都多多少少有了些心理準備。
所以他很快就上來把錢領了,然后數了一遍才回到人群當中。
而張安也繼續往下唱名,不過基本上沒有比王慶發家里拿到更多錢的人家,甚至跟張發財家差不多的人家也沒多少。
因為他們家里沒那么多大人,所以報名上工的人就要少一些。
雖然村里很多人家都有很多孩子,但是那些兄弟多的人家,基本上結婚以后很快就會分家立戶,各當各的家去了。
如果是幾兄弟全部都結了婚分了家的人,家里的兩個老人又還健朗,也會自己過自己的,不去跟著哪一個兒子家里。
所以一家四口全是大人的家庭其實不多,就算有也不一定能干的上大工。
發錢的事情,一直搞到中午十二點了都沒有發完,還剩二十來戶人家。
張安沒有問張建文要不要等到下午吃完飯再過來發,而是一個接一個的唱名。
這種時候最好不要中斷,前面的人確實已經領到了,但是后面的人還在眼巴巴的看著。
張安很能理解那種心情,就跟螞蟻在心里爬來爬去一樣,癢的不得了。
而這會兒領到錢的其他人也沒有率先回家,依然還在壩子里一起等著。
一方面是大家都想知道村里其他人家的情況,看看自家能排在什么個水平。
另外一個原因這是村里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就像吃酒席一樣,先吃好的人是不能直接下桌的,會在等桌子上坐著等著剩下的人吃完,然后一起下桌。
要不然別人會覺得你這人不通曉人情禮儀,以后估計都不會再跟你坐一起。
尤其是有老輩子在場的時候,年輕人是必須要等老人們吃完了才能下桌。
當然了,小孩子除外,畢竟村里是安排的有小孩那桌的,全是孩子。
所以現在集體過來領錢也是一樣,后面的會耐心等著排在前面的人領完,而前面領完了也會等著后面大家一起回去。
一直到下午兩點,村里七八十戶人家所有人都已經分到了錢。
這時候張安發現老叔張建文呼了一口氣,臉上的神情輕松了不少。
看到他眼眶邊上的黑眼圈,張安就知道他昨晚沒睡著,畢竟那么多錢都是放在他家。
“好了,咱們今年的分紅都已經發完了,接下來大家就一起過一個高高興興的好年吧,平日里舍不得給孩子和自己買身新衣服的,今年可以點錢了,畢竟錢是賺回來的而不是省下來,大家要相信,咱們村子里現在已經鼓起了一股勁,以后咱們肯定會越來越好,咱們要頓頓吃肉,要家家都買摩托車,所以我希望這一口氣永遠不要松下來,好不好。”
最后張建文作為老村長,再次象征性的說了幾句總結,也算是為了來年給大家鼓鼓勁。
“好。”
。
他們臉上全是喜悅的表情,全都跟笑開了一樣,張安覺得就算是過年,他們也未必能有今天這么開心。
沒辦法,今年拿到的錢都超出了他們的意料,就算拿錢最少的人家,也都拿了兩三千塊錢,所以他們想不高興都不行。
畢竟過年雖然值得高興,但肯定沒有拿到錢高興。
放在以前,你要是問他們,什么是收獲的喜悅,他們肯定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