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孔子】放逐神明,原先被匯聚的信仰之力,被快速轉化為儒道思想之力,也就在同時,那個向他詢問的弟子,在這一刻有了屬于他自己的名號。
金階英雄棋靈【孔門仲由】!
【孔子】的這思想進攻,不僅僅直接放逐了一位正在不斷壯大的神明,更是將信仰之力轉為思想之力,配合諸葛一的牽引,同時塑造出一位強大的輔助金階英雄棋靈。
也就是【孔子】的第一位金階追隨者。
相對于神明擁有大量信徒,思想圣人自然也有著他們的后援,這就是追隨者,追隨者雖然不能產生信仰之力,可相對于信徒類的蒼生棋靈,追隨者本身就可以共鳴思想之力,可以和其追隨的領袖相輔相成。
儒道圣人可以讓他的追隨者發揮更大的能力,去影響普通的蒼生,而更強更多的追隨者,反過來可以影響儒道大勢以及儒道領袖的自身氣運。
這是和神明體系截然不同的思想之道,但兩者本質卻是相同,都是對于蒼生認知的爭取。
故而,即便是信仰天之下,對于思想之道也只能瘋狂壓制,卻依舊可以正常生效。
看似不同,實則同源,當孔圣放逐第一位神明,用那神明信仰快速培養他的追隨者之后,這一場認知戰爭就已經開啟了。
不見鮮血,卻更為激烈!
如果說儒道圣人【孔子】的橫空出世,在不斷規范著人世間蒼生的制度,將一些諸如死亡、戰爭等等負面神明挨個放逐,成就自身的儒道大勢,那么作為道家圣人的【老子】則是另外一種狀態。
或者說,李若水版的【老子】真正將上善若水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對于東方的【孔子】,位于西方的【老子】并沒有任何追隨者,一人一牛,不斷游歷世間。
身為思想圣人的【老子】僅僅在出世之后就迅速歸于平庸,不像是孔圣那般戰斗力爆表,瘋狂放逐神明。
【老子】所做,就如同世間東流之水那般,一人一牛似乎一直都在,卻從來沒有引起什么注意。
直到他最終從西走出【先民】的最后聚集之地,天地之間,圣言潮水,即刻來臨。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隨著道脈最為經典的圣言典籍開篇出現,一場思想狂潮,開始洗滌整個天地。
相對于李道然、李無為那般多用“非常名”的言語,這一次出現在李若水口中的道德之言,則是運用了“非恒名”。
作為圣院棋圣,自然不可能會在個別文字中細扣區別,他們可不是迂腐之人,個別文字的區別根本不會改變大道之意。
但此時李若水所化【老子】圣言上的差別,并非是原本之差,更是因為李若水自身對于大道的理解。
因為,作為道脈棋圣傳承中看似平和,實則最為激進的那位,他的圣道主打一個靜則無聲,動則狂瀾。
一開始,孔千秋的【孔子】表現得確實無敵,但凡被這位戰斗力爆表的孔圣遇上,沒有例外,所有神明全部被放逐。
但,孔圣再強,也需要時間,也只能一個又一個地去慢慢放逐,這可不是李若水想要得到的效果。
伴隨著圣言的進行,圣級金階歷史事件【道德經】驟然爆發。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則九州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