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千秋凝神望去,緩緩道:“以假亂真,似是而非。若心志不堅,文明根基不穩,極易被其迷惑同化。此乃文化之蝕,比武力征服更為可怕。”
對于這一道,孔千秋同樣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他的儒道就是這樣棋法的克星,雖然之前【性】并沒有全力對付他,可孔千秋當年可以鎮壓當初的【性】,自然并非僥幸。
李若水則是輕輕點頭,卻沒有說話,雖然和諸葛一的接觸最少,但他反而是在場三人中對諸葛一最為信任的,不然他怎么會是新的掌教呢?總不能是因為他姓李吧。
對弈臺上,諸葛一自然也察覺到了西南佛國的變化,看著對弈臺另外一側依舊寶相莊嚴的【性】,淡淡回應了八個字:
“東施效顰,徒增笑耳。”
他并未急于去阻止,宏對弈已然展開,即便是他這樣的棋圣,對于棋局的影響力也在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圣道對于棋局的重要性就開始不斷提高起來,較之宏對弈之前,落子的重要性下降,但對于大局的掌控則更為重要。
【性】在于九州和佛國之間布下的文明入侵就是如此,宏對弈時期,雙方更側重于布局,想要再通過一子變更棋局的可能性變得更低。
同時棋局內棋靈的成長也不是宏對弈之前可以比擬的,就比如此時的【三皇五帝】,原本只有【人文始祖伏羲】一個圣位,但在宏對弈開始之后,通過時代之力賦予的【衍圣】,除開略微降階的【人皇伏羲】,其余七位上古人皇都已經紛紛達到了準圣級,且在和部落合一的情況下,都是實打實的圣級英雄棋靈。
也就是這樣的原因,讓已經讓擴張超過三倍的佛國也不敢輕易暴力入侵。
由于【君位】被【性】賦予【太子喬達摩·悉達多】,這也標志著【性】的布局已經全面傾向押注佛門,甚至連祂自己落下的西方信仰神明也在不斷被佛門侵蝕。
若沒有這些自產自銷的燃料,面對不斷遷徙擴張的九州,神國可沒有什么入侵的底氣。
面對入侵的佛道思想,諸葛一的興復圣道再次引動,興復竹簡虛影在九州上方緩緩展開,上面清晰地烙印著對方經變畫試圖模仿竊取的一切景象,燧人取火、神農嘗草、伏羲畫卦……每一個細節都無比真實,蘊含著人族三大人皇,五大圣帝開拓文明的智慧與力量。
相對于亦步亦趨,且不斷主動融合的經變畫,諸葛一的興復竹簡同樣不是真正的歷史,可他興復竹簡所展現出的景象在此天弈世界中就是九州正統。
那【性】要奪走的就是這正統文明,在【性】看來,諸葛一的興復竹簡固然先發,可在更為磅礴的佛門信仰的加持下,祂有信心進行融化。
可惜,擅長針對的棋手,最終必會死于針對之手。
諸葛一對于【性】來說太年輕了,年輕到祂對于諸葛一的針對都是之前的那一場臨時入局。
這也導致,【性】的針對,在買你對諸葛一時,總會存在著一些信息差,這些信息差就是諸葛一最好的武器。
祂也萬萬沒有料到,在佛國醞釀之間,原先都一直是繞路而走的五帝,竟然會極其默契地選擇主動出擊。
乃至于,一直守土的三皇,也開始帶領部落進行遷徙。
是真是假,既然記載無憑,那就眼見為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