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招人恨的,其實是銀行!
并不是所有工廠都撐不過經濟危機的,無論是破產的工廠主,還是撐過去的工廠主,在經濟危機期間,必定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銀行這種金融業核心產業有一個非常惡劣的習慣——它喜歡把錢借給不缺錢的人;然而真正需要錢來救命的企業求上門來,它卻總是把錢袋子攥得緊緊的,絕不漏出半個硬幣。
只要想想,在經濟危機沒爆發以前,銀行經理對工廠主的親媽態度;
再對比一下經濟危機中工廠遇到困難時,那些銀行經理的后娘面孔,就不難想象,為什么花旗人對金融大佬們沒什么好印象了。
這還不算銀行趁火打劫,用各種理由破壞別人的資金鏈,然后用低價拍賣破產者的產業;
并奪走那些無法償還貸款者的房屋,將人家一家老小都趕到大街上過夜。
具體情況可以參考花旗哈里活著名卡通片《超人3》,連超人一家失去了工作收入,也照樣被半夜趕出家門,一家人只能擠在狹小的汽車旅館里。
可想而知,這種事情在花旗是多么普遍了。
《皇帝的新衣》中,揭露皇帝什么都沒穿的小孩,不會得到大家的夸獎,而是會被皇帝絞死——哪怕皇帝知道他說的是真話,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他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孩子。
不過,花旗的金融家們,現在可顧不上一個小小的教育部長了。
以史蒂文*萊特的就職演說為導火線,花旗掀起了一場關于金融產業的大辯論——金融業到底是不是必須的。
要在以前,這是無需討論的話題——資本主義國家討論錢是不是必須的,這簡直是個笑話。
然而,現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導致無現金時代已經露出了曙光,雖然花旗比不了東方的亞共體,但是這種無現金,通過手機支付方式也已經頗為普遍。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錢現在只是手機里的一個抽象數字,那么錢的本質到底是什么?金融業的本質到底又是什么?為什么這個小小數字可以主宰整個花旗?錢到底在社會運行中起到什么作用?金融業獲取如此高額報酬是不是合理?
——————————————
在花旗掀起金融大討論的同時,**牧場正在悄悄改變。
**牧場并非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因為一切供應名義上都是由**之主承擔,所以不存在發工資的說法。
畢竟白養著大家已經是莫大的慈善了,還要**之主給大家發錢未免太過分。
這五年來,**牧場內部制度也改良了很多次。
一開始,**牧場主要收留一些失業者、流浪者、無法照顧自己的老人和一些被拋棄的孩子。
這些人原本就處境惡劣,能夠吃飽并有尊嚴的生活就很滿意了,**牧場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堂。
然而五年后的今天,**牧場遍布花旗,正式居民更是接近一億人。
現在的**牧場里,可不是只有當初那些走投無路的弱勢群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