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胡玉蓮婆婆沒磋磨過她,但早請安,晚叮囑這是每天必須要做的!
不要覺得這是胡說,啥解放后這些臭規矩沒有了!其實,這種規矩在偏遠地區,一直存在到七十年代初!
以前在農村,兒媳婦在整個家里,根本就沒有發言權!即便是想回趟娘家,也得經過老公公和婆婆的同意!
兒媳婦回娘家,不管給不給準備禮物!臨出門前,必須得給老公公和婆婆磕頭,以表示感謝!
這些可不是胡說八道,是我真正詢問過村里老人求證過的!
若是婆婆不同意,兒媳婦打死都不敢回娘家!特別是那些喜歡磋磨兒媳婦的,就更是不會同意她回娘家了!
開篇的時候,我就交代過!閨女在婆家會不會受氣,攤上個好婆家固然重要!可要是娘家人不待見,婆家人就更會變本加厲的磋磨兒媳婦!
那些對閨女重視的人家,隔段時間就會來閨女家看看!若是閨女受了委屈,一幫大舅哥小舅哥自然會幫著出氣!
這種事就是打破頭,本村人大多也不會管!
就比如當年的楊秋英,一幫舅子哥把徐老拐腿都打折了,族里老人還得給人家賠不是呢!
“好啦好啦!香秀還小著呢,說這些干啥!”看自家老娘陷入了邏輯矛盾,張二河趕緊笑著打圓場:“您老先給香秀收著就是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張二河知道,這個年代人的思維哪能這么容易改變!之所以說是給香秀的壓箱底,也只是林春杏找借口多給胡玉蓮兩根小黃魚罷了!
他心里明白,只要自己在,還怕到時候不能給香秀弄個體面的嫁妝嘛!
小黃魚給了胡玉蓮六根,連袁大頭也給了一百個!看著自家爹娘笑的開心,張二河又叮囑了幾句:“這些玩意現在賣太虧了,先留著吧!”
“對了,以后村里來了貨郎,可千萬別想著用銀元換東西,虧死了!”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有一段時間農村里老頭老太太,特別喜歡從貨郎那里買東西!
什么針頭線腦,彩線糖丸,頂針鐵環!這些都是貨郎主要賣的東西!
而他們收錢的方式還特別人性化!什么破樸塵爛棉花,老頭子不用的咣咣嚓,老太太不用的破裹腳,都能當錢使喚!
這些貨郎最喜歡收的,除了軟妹紙外,就屬銅錢和銀元最受青睞了!
最早的時候,一枚銅錢當五分錢一枚袁大頭能頂一塊!老頭老太太沒啥收入,就會把自家老柜子老桌子上的銅錢摳下,拿給貨郎抵數!
“這些俺還能不懂!”聽著兒子千叮嚀萬囑咐,張大石不耐煩的回了一句,不過想想前年剛賣過一個銀元,又訕訕的閉上了嘴巴!
銀元和小黃魚直接鋪到炕底下,那尊沉香木的觀音,張二河還找了塊破被子給包了一下!
到馬保國家的時候,酒菜早就準備齊了,就等著張二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