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財忍著心中恐懼,詳細說了一下他跟縣太爺怎么勾搭上的,縣太爺如何如何要求他壓榨百姓,獲得的錢財如何分賬的,以及他所知道的兩外幾個村子的大地主都是哪幾個。
“王爺,兩位大人,我所言句句屬實,都是那個狗官逼我的啊。我也是沒辦法,才不得不配合他的。我把他的罪證都記錄下來了,就是想著有一天能夠檢舉揭發他。”
黃老財很自覺地就把自已轉成了污點證人。
朱吾適也懶得糾正他,這家伙必死無疑,他家人被流放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而且這家伙竟然還藏了一手,之前可沒有說賬本的事兒。
這個狗東西,必須死。
朱元璋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對地主的印象本來就不好,別以為朱元璋放過了劉德,就會放過他黃老財。
關于劉德,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呢。
朱元璋從小給劉德放牛,劉德為人刻薄,經常打罵他。
后來朱元璋的父母去世了,連個棺材板都買不起,朱元璋就去求劉德,希望他能借點兒錢讓自已把父母的喪事兒辦了。
結果劉德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朱元璋后來加入紅巾軍的造反隊伍,直接干到了皇帝。
他衣錦還鄉的時候,劉德跪在地上迎接,當時劉德的心里估計驚慌到了極點。
但是朱元璋并沒有報復他,反而賞賜了他三十頃田地,還免除了十年的賦稅。
有人說這一舉動體現了朱元璋的寬容和智慧,他覺得自已的苦難不是劉德一人造成的,是大元的問題。
朱吾適問過朱元璋。
他自已的說法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劉德畢竟給了他和他家人工作,哪怕刻薄了些,起碼讓他們一家有口飯吃。
在那個年代,他們一家去了別的地方,照樣有地主啊,那些地主對他們未必有劉德對他們好呢。
再一個那時候天下剛定,朱元璋也不想因為一個劉德搞得人心惶惶的。
說句不好聽的,但凡在那個年代,家里條件還不錯的,有幾個不壓榨百姓的?
朱元璋能放過劉德,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別人說起他朱元璋的悲慘童年,也只會說一句大元不是東西啊,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的。
可是現在是大明了啊,你黃老財還敢搞這些,別人就會說,大明和朱元璋不行啊,明明自已說過苦,結果當了皇帝就不管百姓死活了。
劉德跟朱元璋好歹有一點點情誼,黃老財是誰,朱元璋可不認識。
就好像大明的很多官員,都在大元朝廷當過官,他們在大元當官的時候肯定貪污過。
朱元璋也沒有因為這個就殺了他們。
可你讓他們現在再貪污一下試試,看看朱元璋的刀鋒利不鋒利。
前朝往事隨云煙,可我大明的規矩,你們得遵守啊。
所以黃老財死定了。
至于他的家人,那就看朱元璋的心情了。
聽完黃老財的講述,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殺人的心都有了。
我們都不敢貪污,你一個小小的縣令你竟然貪污,誰給你的膽子啊。
貪污就貪污吧,民不舉官不究的,他們也不知道。
你為啥就讓王爺知道了呢?
你不是誰死啊!
提刑按察使拍案而起。
“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此人慣會偽裝,在本官面前表現很好,在縣城百姓中的口碑也很不錯,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大蛀蟲。
來人啊,去把余杭縣令金謙寶給我帶過來。”
布政使沒有說話,他負責輔助就好了,說得越多,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