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早就有遷都的想法了,這個你是知道的,以前咱不知道哪里合適,現在不是知道了嘛,既然咱知道,那肯定是要看看的。
遷都這件事兒關系到大明江山,不得不做啊。
另外咱還想要發展北方。
妹子你也看過歷史的,咱要是不出手的話,那個南北榜案可能還要出現。
咱很清楚,沒人徇私舞弊,就是南北差距太大了。
這是事實,可這一事實對于大明的穩定是有害的,咱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早做打算。”
南北榜案朱元璋用的是和稀泥的方式,其實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實際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不平衡。
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想教育資源平衡,就得經濟發展平衡。
哪怕放到現代也是一樣,小山村的教育資源就是沒有辦法跟大城市的比。
甚至小城市出來的孩子跟大城市出來的孩子一眼就看得出區別。
幾百年后社會都發展成那樣了,也沒辦法徹底解決的問題,朱吾適也沒辦法解決。
人一生下來就注定不公平了。
朱吾適能做的就是盡量縮短差距。
能短一點兒是一點兒吧。
總不能啥也不做,然后還讓朱元璋和稀泥吧。
歷史上這件事兒能解決,就在于朱棣遷都。
雖然勞民傷財,但遷都這一舉動確實給了北方漢人很大的信心。
要知道,自從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這個兒皇帝割讓出去后,一直到大明才收回來。
可以說這430年間,燕云十六州的人一直都是被異族統治的。
也就是異族太傻逼了,不把漢人當人看,壓迫得太狠,導致燕云十六州的漢人不肯歸心。
但凡異族好好經營,幾百年啊,早就忘記自已是漢人了。
就算沒忘記,只要異族把這里的漢人當人看,大家也都是一家人了。
可以說在大明建國之前,北方漢人受了幾百年的壓迫,他們的心都要麻木了。
如果朱元璋不發展北方,后人也不重視北方,時間長了當地官員必然貪腐,百姓生活水深火熱,說不得又要造反了。
正是朱棣遷都北平,讓北方人看到了大明守護他們的決心,這才天下歸心。
眼下大明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這種不平衡不僅沒有彌補,反而還擴大了,朱元璋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
要不是這些年大明取得的戰果太輝煌,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的。
朱元璋他是沒有太多好辦法,只能讓人在北方地區推廣高產作物。
商業方面他是真的不在行。
眼下朱吾適要發展北方,他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剛好可以去看看北平是否真的很適合建都。
幾天之后,一切準備就緒,朱吾適和朱元璋在城外匯合。
兩人沒有在皇宮匯合,而是分頭行動,化整為零先出城再匯合,盡量不引人注意。
“老朱,你一走就是幾個月,文武百官就沒意見?”
“沒意見才怪,意見可大了。不過嘛,他們也就只敢提提意見了,咱不聽就是了。”
朱吾適豎起大拇指夸贊道。
“還得是你啊,厲害!”
“嘿嘿,一般一般吧。賢弟啊,這次咱為啥不騎摩托車出來呢?”
朱吾適翻了個白眼兒,沒好氣地說道。